文档详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指导性培.PDF

发布:2025-05-19约4.33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部门负责人:汪军

专业负责人:卢桂馥

审核:凤权

校长:王绍武

制订日期:2019年9月

一、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本地,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提供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人才培养、计算机行业人才的支持和计算机领域的社会服务,毕业生在其毕业5年左右的时

间内可以达到计算机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

握基本科学方法,具有科学思维能力,能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解决基于计算机系统涉及的

复杂工程问题;具有清晰的表达能力,能在团队中承担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

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具备IT工程师的

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研究、开发、部署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并能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计算机工程技术发展,掌握计算机工程技术相关标准、规范、政策、法规,能

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负责完成一个中等规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测试和技术支持,

胜任测试工程师、技术经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以创新思维跟踪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工程实

践,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负责完成一个以上产品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

研发工作,胜任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等工作。

目标3.坚守职业操守,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综合考虑法律、文化、道德、环境与可持续性

发展等因素对计算机工程实践的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4.不断积累计算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经验,提升沟通、协调、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从事

-1-

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胜任项目经理、团队负责人或者企业中层领导工

作。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实现能力和

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胜任跨文化背景的计算机工程技术工作。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

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

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业务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全面理解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具备较好的表达、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管理协作

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如下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

决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

研究分析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针对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

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工程技术研究能力:能够基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