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 5.1.4 硫及其化合物—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同步备课.pdf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课题:5.1.4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课时1授课年级高一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
课标
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
要求
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1019版)第五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硫、
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教材首先根据硫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利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从化学变化的视角考虑硫单质能
否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等发生反应,使学生掌握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硫的化合物(包括二氧化硫、硫酸)的化学性质。教材以工业制硫酸
的生产原理为载体,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综合认识含硫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结合浓硫
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基于证据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接下来,设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
对构成物质的离子进行检验,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后,设置“不
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角度,应用氧化还原
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提升学生“变化
教材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分析本节《硫及其化合物》内容整合了旧版教材中第四章第三、四节有关硫元素的知识,知识
介绍更有条理。并新增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学习二氧化硫、浓硫酸的性质,还涉及到硫
化氢和三氧化硫的性质、工业上硫酸的制备等。教学中主要介绍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
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应尽量使用性质和用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常
见无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的情境素材有: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雷雨发庄稼”;工业制硫酸;食品
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菌、抗氧化);酸雨的成因与防治。实验及探究活动:浓、
稀硝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溶液中SO42-等离子的检验等。教学重点为硫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浓硫酸的特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可逆反应。教学难点为浓
硫酸的特性。内容共安排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硫和二氧化硫,第二课时为硫酸,第三课时为
硫酸盐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第四课时为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含实验活动5)。
本节为第四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含实验活动5)》的内容。
1.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卡片—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和转化”内容,了解含硫物质进入大气的主
途径,知道二氧化硫进入大气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2.根据硫元素的不同价态,了解硫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及反应条件的控制,理解硫及其
目标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原理,熟悉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或
验证,知道二氧化硫进入大气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及实验探究
重、难
难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原理
点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物质类别和硫的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设置“不同价态含硫化合物的
转化”探究活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实验试剂,探究不同价态
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及应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综合考虑实验安全与环境
素养
保护,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进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