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教学课件》第十六讲.pptx
第四章参数平差和条件平差的扩展ToExtendParametricAdjustmentandConditionalAdjustment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在上述分组平差方法中,优越性在于:第一,省去了第一组观测值从组成误差方程到法方程的工作;第二,以第一组解向量取代第一组观测值,在未知参数个数有限时,逐次平差可以少占空间。但是,分组平差解算法方程的工作丝毫未减,即使第二组仅有一个观测值,仍要解一个t阶方程组。因此,仍要想办法减少解算法方程的工作量。一、序贯平差应用背景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例,对某一长度进行了k-1次等精度观测,可求其平差值添加标题1误差方程添加标题2其解为添加标题3增加一次观测后,其平差值为添加标题4需要存储所有历史数据!添加标题5一、序贯平差应用背景添加标题6
考虑一种递推算法:在阶段平差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和以及当前观测值Lk和Pk,求解新的和于是更为一般地第十六讲序贯平差一、序贯平差应用背景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优点:添加标题1无需解算大型法方程添加标题2节省存储空间添加标题3可实时计算添加标题4理论严密,解算规律性强添加标题5一、序贯平差应用背景添加标题6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应用:添加标题1新、旧大地网联合平差添加标题2控制网优化设计添加标题3空间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添加标题4不同类型数据联合处理添加标题5一、序贯平差应用背景添加标题6
1、固定参数2、可变参数增加观测值减少观测值增加参数减少参数第十六讲序贯平差二、序贯平差分类
补充:矩阵反演公式(一)矩阵分块求逆
补充:矩阵反演公式
(二)矩阵反演公式补充:矩阵反演公式合二为一
(二)矩阵反演公式补充:矩阵反演公式合二为一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观测值分组三、序贯平差计算公式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逐次平差解三、序贯平差计算公式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以第一次为近似值,第二次解三、序贯平差计算公式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由矩阵反演公式三、序贯平差计算公式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对再次使用矩阵反演公式三、序贯平差计算公式
四、序贯平差精度估计第十六讲序贯平差
第十六讲序贯平差1、序贯平差可以充分顾及已有的成果,减少的计算量;2、序贯平差不需要解算高阶逆矩阵;3、可以随意增加和减少数据,宜于数据的编辑4、处理约束条件方式灵活,如计算中发现某条件加入后降低了精度,可以立即剔除;5、各次序贯平差间观测值要独立五、序贯平差优点
将前4个观测值分为第一组,第5个观测值分为第二组,分区逐次平差添加标题第一组观测值平差添加标题例添加标题整体平差添加标题
序贯解法(1)第一组观测值平差将前4个观测值分为第一组,第5个观测值分为第二组,分区逐次平差逐次分组平差
例2GPS网与地面网约束条件序贯平差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GPS卫星定位技术获得的观测值属于WGS-84协议地球参考系,实际应用时一般将其转化为国家参考系下的高斯平面坐标。当地面网存在约束条件时,如固定点坐标、固定角条件、固定边长条件等,还要将GPS观测的平差值强制符合到这些约束条件上去。如在平差后坐标转换过程中加入这些条件,有如下不便之处:首先不利于基准点稳定性的判别;其次是不便于数据的编辑。实际计算中可采用序贯平差方法。1、固定边长约束条件
例2GPS网与地面网约束条件序贯平差01固定边长约束条件02固定方位角约束条件
动态序贯平差技术的优缺点平差参数不受动态模型误差影响;计算相对简单。优点:不能充分利用运动方程的有利信息,当载体处于平稳状态时,该方法会大大损失精度;要求每个运动历元都必须有足够的观测信息;若可靠信息不足,解算将出现秩亏;不能提供载体的连续运动信息。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