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小学数学省级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二年级
第一学期
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认识角
P38-39
P40
课时
信息
1
2
3
4
认识直角
认识锐角和钝角
用三角尺拼角
P41
P42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分类、
性质探讨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内容”中
提出了“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理解角的概念,能用三
角尺比较角的大小;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
归纳、类比、证明等机会,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让
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世界。”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网络
2.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角、认识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用三角尺拼角这四方
面内容。
例1呈现了3种实物图,并用红线标出了实物中的角,进而从3种实物图中抽
象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这三个角的类别、开
口方向、角的两边的长短都不同,目的是突出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例2以两幅图展示了画角的步骤与方法,教材对画角过程的描述是:从一个
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让学生学会画角。
例3出示了红旗、椅子、双杠等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体现了角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三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是一样的,知道像这样的角
就叫直角,并要求学会标上直角符号。在观察三角尺时,让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尺
上都有一个直角,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时,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例4呈现了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直角,体会直角的特点,会画直角。
例5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实物上的角,抽象出锐角和钝角,
让学生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并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去判断一个角是
锐角、直角还是钝角。
例6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教学时,先让学生理
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知道三角尺上都有哪种角。在“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尝试直接拼;一种是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
在拼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找出多种不同的拼法。在检查是否
正确时,可以通过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让学生更加明确用直角和锐角拼出
来的角肯定是钝角。
(三)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
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
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巩固新知时,可以
让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多样化的作业中
掌握知识,获得直接经验,形成表象,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
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
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按要求拼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本单元共包括4份课时作业和1份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设计紧紧围绕学习
内容,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训练”(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
适中,要求学生必做)和“能力提升”(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要求
学生有选择完成)。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认识角》
作业1
1.作业内容
(1)
请用尺子画一个规范漂亮的
我,并给我的各部分标上名称。
(2)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我,
并用角的符号标出来。
(3)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等级
三颗星两颗星
评价指标
备注
一颗星
很好
一般
书面整洁
全对
答题的准确性
错一题
错两题以上
很好
答题的规范性
较好
一般
7-8颗星:综合评价为优秀;
5-6颗星:综合评价为良好;
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合格。
综合评价等级
4.作业设计意图
本次作业第(1)至第(3)题是知识巩固型作业,是基础达标练习。根据学
习目标,要求学生认识角的特征,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能结合角的特征,去判断角,并会用角的符号标出角。这三个题目的设计,意在
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业2
试一试用三根小棒,你能拼
搭出几个角?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