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二上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小学数学省级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docx

发布:2025-05-10约5.1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首届义务教育

阶段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

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

刘馨鲍静

1

1

2

单元作业设计整体说明

3

第①课时作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6

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3

第②课时作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9

简单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

4

第③课时作业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5

12

单元检测作业

2

一、单元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教育部组

织编写(人

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

基本

信息

数学

二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一)》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例1(P68)

1

2

3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

到的图形》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几何体时

看到的图形》

例2(P69)

例3(P69)

《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分为三方面教学内容:

1.学生会辨认在各个方位(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看到某个简单物

品时会见到的图像。

2.学生会描述(正前方、左面、上方,相似于三视图的地方)在见到同一

求种简单的几何体时见到的图像。

3.学生在已知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能用推理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

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根据平面图形推测立体

图形的形状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

测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

(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

立体图形

3

内容分析

教材初步落实了《标准(2011)》关于几何教学中三个核心的思想和目标: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这里还不是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

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同一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

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

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需要教

师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

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了解学生在不同地方看到物体时见到的图像可能差异程度,能识别学习者在

不同地方看到单一物体和几何体时见到的图像。能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

的空间设计观点和逻辑推理才能。

2.学生通过观察、经历、操作、想像等活动,可以初步学会全面、准确地观察

物体的基本方式。并体会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最终建立全面观察事物的基

本意识。

1.通过作业,强调学生观察经历的累积与使用。由直接观察知识的使用进行到

对间接观察知识的汲取,逐步提高对学习者空间创造力的需求。

2.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养成学生仔细读题、认真书写、独立思

考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作业,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习惯。

4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设计

思路

思路内容

学生掌握恰当的观察方法,是正确抽象出在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的图形的必要条件,

作业布置时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恰当的观察方法。我们设计了单元作业目标和每

课时的作业目标,二者相辅相成。学生的认识规律,可简明地概况为"动作、感知一表

单元

角度

出发象一概念、符号",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高度重视图形表象的建构,并利用作业练习

训练学生把在自己大脑中想像、加工的思维过程,借助语言、动作、图画等方法向外显

式表达出来,使思维的过程更为清晰、有序,平面图像与立体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更

为清楚,以此达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减负

我们在控制作业总量、把控作业时间的时候遵循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教

增效学重难点和作业易错点,学生实时课堂掌握情况,创造性的自行设计分层作业。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既兼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变式内容知识的强化和思维能

分层力提升的训练。我们每一课时都设计有:知识演练场---能力达标站--素养展示台三部

练习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层练习,既能让大部分孩子掌握基础知识,获得学业上的满足,也

能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发展自己的思维。

形式

基础性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拓展性作业和探究作业相结合,既有学科的严谨性也增添了

多样作业的趣味性。同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

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