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第三单元《测量》小学数学省级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作品2.docx
目录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分析……………(2—4)
?第1课时作业设计
……………(5—6)
毫米、分米认识: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2课时作业设计
……………(7—8)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3课时作业设计
…………(9—10)
千米的认识: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4课时作业设计
………………(11)
估测: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5课时作业设计
…………(12—13)
练习巩固: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6课时作业设计
…………(14—15)
吨的认识: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第7课时作业设计
…………(16—17)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作业内容、作业分析、评价设计、时间要求
?单元质量检测
……………(18—20)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及检测作业属性表
第三单元:测量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测量
数学
三年级
第一学期
单元组
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2
3
4
5
6
7
毫米、分米认识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认识
课本21-22页(例1、例2)
课本23-25页(例3)
课本26页(例4、例5)
课本27页(例6)
课时
信息
估测
练习巩固
课本28-30页
吨的认识
课本31-32页(例7、例8)
课本33-35页(例9)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将“量感”作为核心素养之一,量感主要是
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
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在学业要求
中,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里,本学段要求学生能描述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在真实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
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阶段;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
量的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学期和第二学段,学生还要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和容
积单位及其测量,这是学习测量的第三、第四阶段……本单元的教学处于测量教
学的第二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
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
时新增加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地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其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1/20
采秣小学微山校区
单元知识结构:
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分米与米的关系
例1例2
例3
毫米、分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
千米与米的关系
例4例5
例6
千米的认识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测
练习六
估测
量
练习巩固
例7例8
例9
吨和千克的关系
吨的认识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如何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
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20
采秣小学微山校区
(二)单元作业目标
依据学生学情,教学目标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要求可以将学生需
要掌握的知识分为四个等级。A了解;B理解;C掌握;D运用。其中:
“A了解”重在感知。指的是学生必须掌握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
识,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这一层次的知识点需要“能说”以及“会写”。“能说”要求学生准确描述每个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