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4课时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北京版2024).docx
100以数的认识
第4课时——100以内数的顺序
课程基本信息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学期
课题
第4课时——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主要本节课聚焦100以内数的顺序,借助百数表展开教学。
内容解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填写、观察百数表,探究数的顺序规律,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规律性和趣味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精准填写百数表;理解十位与个位的含义,能区分不同数位;透彻理解数序规律,能准确阐述每行、每列及特殊位置数的特征。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互动思考,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探索数序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充满趣味的教学活动,深度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极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核心素养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理解并能运用百数表中的规律。
深入理解、发现并总结百数表中数的复杂排列规律,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提升数学抽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
学生已认识100以内的数,具备一定的数数基础,但对于数的顺序规律的系统探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数位概念和复杂的数序规律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借助直观的百数表和具体的活动来辅助学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百数表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引入
(课件展示乱序的20以内数)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数的顺序,谁能把这些数按顺序说出来?
学生能按顺序说出1-20各数。
(课件展示乱序的100以内部分数)
引导:这些数也乱成一团啦,怎样才能让它们变得有顺序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做铺垫,同时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
1.探究一:认识百数表,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
课件展示百数表
介绍:这是一张神奇的表格,它能装下1-100所有的数,它的名字就是“百数表”。在百数表上,从1开始,一个一个往后数,1的后面是2,一直到最后一个数字100。
提问:上面已经填上一些数字,同学们可不可以按照顺序把这张百数表填满呢?
我们先来填写第一行,一边填一边数。
提问:哪位同学来填一填第二行,并说一说这一行的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这一行数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相邻两个数相差1。
组织活动:剩下几行的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填写,看哪一组同学填写又对又快!
学生分组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填写百数表,在实践中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讨论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2.探究二:理解十位和个位的含义,区分数位
布置任务:接下来同学们认真观察百数表,涂一涂,圈一圈。
要求:把十位上是5的数涂成黄色
要求:把个位是6的数涂成蓝色
要求:把十位和个位相同的两位数圈起来。
学生操作完成后,引导思考:百数表中,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
预设:学生回答从1到9是一位数,从10到99是两位数,100是三位数。
组织讨论:通过涂一涂、圈一圈,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涂画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数位上数字的特点,加深对十位和个位含义的理解,区分不同数位。
3.探究三: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百数表,你发现什么?
组织小组合作:观察这张百数表,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分别有哪些发现,最后总结发言小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横着看:
第2行的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
第3行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字都是2……
每一行个位上的数字依次是1、2、3、4、5、6、7、8、9,最后一个数是整十数。
竖着看:
第1列的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
第2列的个位上的数字都是2……
第10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
每一列十位上的数字从第2行起依次是1、2、3、4、5、6、7、8、9。
斜着看:
从左上到右下,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相差11;
从右上到左下,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