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进展 (2).ppt

发布:2025-05-01约4.05千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第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UC发病状况西方国家常见我国相对少见,2004年亚太消化系疾病周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推测UC的患病率为11.6/10万,患病有增加趋势性别:男女之比为1.9:1以中青年居多第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78年杭州会议1986年成都会议1993年太原会议2000年成都会议CDUC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例33721251811210362530657173第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UC患者年龄分布■■■■■■■■■51015202530百分数%1020304050607080岁0.53.714.522.624.616.812.34.5平均年龄:44.00N=3100溃疡性结肠炎中国IBD协作组,2005第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UC的影响因素危险因素IBD家族史感染性肠病早期断奶保护因素饮茶吸烟母乳喂养第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UC发病机制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应答肠道炎症遗传易感性第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UC发病机制UC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存在UC易感基因,特定的染色体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对环境中感染病因的研究倍受重视,细菌及其产物起抗原扳机的作用,作为一种启动因子导致肠道发生慢性炎症目前已十分重视肠道菌群改变的发病学意义,补充肠道细菌可收到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效果强调粘膜通透性增加,屏障机能下降等在发病学上的意义,指出UC中发生炎症的主要原因是加剧的T细胞反应导致的肠粘膜对肠道菌群的高反应性对T细胞中细胞因子的作用、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进一步界定,推动了对免疫发病机制的理解和相应治疗的进展第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环境因素对UC发病的影响近50年IBD发病率持续增高,但非诊断方法改善所致特殊的地理分布北美北欧南欧西欧日本南美其他地区饮食结构:肉食、奶制品吸烟:吸烟可减少UC发病、加重CD其他尚不明确的因素环境越来越清洁EkbomA,Basel:Karger,1999FolkertsG,etal,Immunol,2000第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细胞因子UC更象是TH2型反应,House等研究表明:UC患者表达IL-4、IL-10的几率要比没有炎症的正常人高,活动性UC患者比非活动性UC患者高表达IL-4黏附分子有人发现活动期UC患者外周学黏附分子P-选择素和ICAM-1均显著增高,在肠组织中的表达也增高,且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第1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已证实大部分UC患者血清中含有ANCA,有人视ANCA为UC活动的血清学指标,且认为在UC的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大量实验证明其参与UC的发生发展,激活剂可缓解实验动物UC的症状,显著改善组织学病变第1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第1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粘膜病理学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