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进展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27约5.71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UC的药物治疗进展 常规药物 1. 氨基水杨酸类 柳氮磺吡啶(SASP) 口服后在肠内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 多用于轻型及中型UC患者,病情较重者及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取得缓解的患者,也可用于维持治疗,但暴发性重症患者不适用 5-氨基水杨酸(5-ASA)及类似药物 不良反应少,包括有:美沙拉嗪 、奥沙拉嗪 、巴柳氮、 4-氨基水杨酸 2. 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中,重度UC急性发作期或暴发型患者和SASP、5-ASA疗效不佳的患者 传统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等 新型糖皮质药物 优点在于不会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抑制,无全身不良反应 布地奈得 主要在肠道局部起作用,布地奈得9mg/d口服对糖皮质激素依赖UC患者能显著降低依赖指数,对停用传统类固醇,达到药物转换有帮助 倍氯美松双丙酸 与5-ASA联合灌肠优于单用 3.免疫抑制剂 传统制剂:较早用于治疗UC的免疫抑制剂有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AZA)、 6-硫基嘌呤(6-MP)和氨甲蝶啶(MTX),主要应用与SASP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UC患者和糖皮质激素毒性反应或长期持续依赖使用糖皮质激素的UC患者,但药物的起效缓慢,毒性较大 新型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起效快,能迅速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以避免手术 4. 抗生素药物 UC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尤其以致病性肠球菌的增加和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减少为特征,这说明菌群失调是病因之一,轻、中度UC患者不可用抗菌药物,急性暴发性及中毒性结肠扩张者及已有化脓性并发症出现时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用前做细菌培养,实践证明,喹诺酮类、咪唑类药结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的复合疗法疗效最佳,同时可以辅助使用微生态制剂 5. 炎性递质生成抑制药的研究和应用为UC 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其可能对其他疗法无效的病例有效,且可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及毒副反应较小等优点 新型免疫调节剂 细胞因子中和治疗:抗TNF-α的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IBD的生物制剂,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安慰剂对照试验以便了解其在UC治疗中的确切地位 细胞因子受体阻断治疗:重组IL-1受体拮抗剂和抗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在治疗UC动物模型的试验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尚未用于临床 细胞因子补充治疗:IFN-α-2A 临床试验表明用其治疗UC患者6~12个月,93%患者取得了明显缓解,缓解时间可达2年 6.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可明显减轻黏膜炎症,显著降低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白三烯4和肠血管活性肽浓度,我科曾应用生长抑素14肽治疗1例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者,疗效显著,生长抑素的不良反应少见 7.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是PPARγ的合成配体,可抑制肠道多种促炎因子生成,减轻结肠炎症的作用,临床试验证明其与5-ASA联合应用较单用5-AS能明显缓解UC的结肠炎症,与组织学改变一致 三、外科手术治疗 1.绝对指征:大出血、穿孔、明确或高度怀疑癌肿及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肿块性损害轻中度异型增生。 2.相对指征:重度UC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类固醇激素耐药或依赖者;UC合并坏疽性脓皮病、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 四、癌变的监测 对病程8~10年以上的广泛性结肠炎、全结肠炎患者及病程30~40年以上的左半结肠炎、直乙状结肠炎患者,应行监测性结肠镜检查,至少两年1次。对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异型增生者,更应密切随访,如为重度异型增生, 谢 谢!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进展 消化内科 郭佳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 UC 发病状况 西方国家常见 我国相对少见,2004年亚太消化系疾病周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推测UC 的患病率为11.6/10万,患病有增加趋势 性别:男女之比为1.9:1 以中青年居多 ? ? ? ? ? ? ? ? 1978年 杭州会议 1986年 成都会议 1993年 太原会议 2000年 成都会议 CD UC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