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两件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docx
7《两件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两件宝》,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习生字词“宝、珍、藏”,理解词语“宝藏、珍贵”,认识“宝”字,学习“珍”字,学习用“宝藏、珍贵”造句,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并运用新字词,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课文情感,体会珍惜、感恩的情感态度。
4.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重点掌握生字词“宝、珍、藏”的读音和书写,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学会用“宝藏、珍贵”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识别并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便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理解“宝藏”和“珍贵”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到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想象,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朗读时,把握课文的节奏和语气,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两件宝》的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宝藏和珍宝的图片,以及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动画或视频片段。
3.教学工具:准备写字板、黑板和粉笔,以便于书写生字词和进行课堂练习。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朗读角,方便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宝藏和珍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宝藏和珍宝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两件宝》。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宝、珍、藏”,通过组词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分析课文,讲解“宝藏、珍贵”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宝藏和珍宝的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自己拥有宝藏,会怎么使用它?
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练习用“宝藏、珍贵”造句,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朗读自己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进行“找宝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宝藏和珍宝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对比手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宝藏和珍宝是宝贵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讨论珍惜和感恩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生活中什么是宝贵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珍惜时间、关爱他人的主题。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宝藏和珍宝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宝藏和珍宝的价值。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将课文中的宝藏和珍宝运用到生活中?”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认为生活中宝贵的物品或经历。
备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用时共计45分钟,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珍贵资源保护:介绍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珍贵资源的保护意识。
-宝藏文化:探讨古代宝藏的传说和故事,如秦始皇兵马俑、马可波罗的东方宝藏等,拓展学生对宝藏的认识。
-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案例,如海洋垃圾清理、森林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珍宝,如瓷器、丝绸、书画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收集和整理关于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实地感受珍贵资源和传统艺术的魅力。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纪录片,了解古代宝藏的传说和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创作关于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绘画、写作等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生活中宝贵的物品或经历,并探讨如何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