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教学实录4 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教学实录4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诚实的孩子人人夸”为主题,结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材,通过讲述诚实的故事、讨论诚实的重要性以及实践诚实行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品德观念,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教学设计注重互动体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道德情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诚实守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习如何通过具体行为展现诚实,如正确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等。
-举例:通过讲述小明捡到钱包并归还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诚实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诚实与说谎之间的界限。
-学会面对诱惑时保持诚实。
-实践中如何将诚实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举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区分诚实与说谎,并在面对诱惑时选择诚实的行为。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教具(如钱包、卡片等)
-课程平台: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配套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诚实守信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诚实守信的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人物为什么受到大家的赞扬?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
a.诚实守信的定义(5分钟)
-通过故事讲述,如小明捡到钱包归还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
b.诚实守信的重要性(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诚实守信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诚实守信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c.如何做到诚实守信(5分钟)
-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做到诚实守信的经验。
-教师总结:在面对诱惑时,要坚守诚信原则,勇于承认错误。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目:设计一道关于诚实守信的选择题,让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区分诚实与说谎?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诚实是说出真实情况,说谎是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教师扮演诱惑者,学生扮演面临诱惑的诚实者,进行情景模拟。
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解决问题: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诱惑,保持诚实?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坚守诚信原则,勇于承认错误,寻求他人帮助。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时刻保持诚实,赢得他人的信任。
2.拓展:课后,学生可以尝试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践行诚实守信的原则。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通过这些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诚信的价值。
-诚信人物事迹:介绍一些历史上或现实中的诚信人物,如古代的季布、现代的马云等,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学生。
-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简要介绍与诚信相关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诚信原则的规定,让学生了解诚信的法律意义。
-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收集一些生活中诚信行为的案例,如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考试中不作弊等,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就在身边。
2.拓展建议: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诚信的例子,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诚信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制作成小报或PPT,并在班上展示。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特定情境下如何保持诚信。
-诚信日记:鼓励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诚信行为,反思自己的诚信表现,培养良好的诚信习惯。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法院或律师事务所,了解诚信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诚信讲座:邀请社区或学校的法律专家来校进行诚信讲座,让学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诚信。
七、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