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变来变去的水 2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docx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变来变去的水2教学实录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变来变去的水》2教学实录北师大版,本节课以水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形态变化,认识水的特性,培养节约用水意识。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节约用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过程。
②学生能够理解水在不同形态下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宝贵性。
③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单的节水方法,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2.教学难点,
①学生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形态变化的原因。
②学生将水的形态变化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
③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水模型、温度计、气压计。
-课程平台: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水循环动画视频、节水宣传图片、相关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包。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教师以生活中的水现象为切入点,展示一张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到这些水都是什么样子?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铺垫。
2.新课讲授
-第一条:水的形态变化
-详细内容:教师通过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图,引导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提问:“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什么时候会变成蒸汽?”通过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形态变化规律。
-第二条:水的特性
-详细内容: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冰融化吸热、水蒸气凝结放热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性。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学生体会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条: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教师展示节水宣传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提问:“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水?”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节约用水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
-第一条:制作简易温度计
-详细内容:学生分组,利用塑料瓶、水、冰块等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观察温度变化对水形态的影响。
-第二条:模拟水循环
-详细内容:学生分组,用塑料瓶、水、泥土等材料模拟水循环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第三条:节水方案设计
-详细内容:学生分组,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节水方案,如如何减少洗澡用水量、如何回收利用水资源等。
4.学生小组讨论
-第一方面:水的形态变化原因
-内容举例回答:“因为温度的变化,水会从液态变成固态,也就是冰。当温度升高时,冰会变成液态,也就是水。”
-第二方面: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内容举例回答:“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洗澡,还可以灌溉农田,帮助植物生长。”
-第三方面:节约用水的方法
-内容举例回答:“我们可以用洗菜水浇花,洗澡时关闭水龙头,不要浪费水。”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形态变化、特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水的内容?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以下几点:
-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宝贵性;
-掌握水的形态变化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水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变化过程。
-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形态变化的科学原理。
-学生掌握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节水方案。
2.能力提升
-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得到增强,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水的变化规律。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交流,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3.情感态度
-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刻,增强了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学生通过学习水的重要性,培养了爱护公共资源的良好习惯。
-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了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