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中职农林牧渔大类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虫害有了初步的认识,例如了解病虫害的基本分类、症状表现等。然而,对于柑橘这一特定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仅停留在较为笼统的概念层面,对柑橘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方法等缺乏系统且深入的理解。例如,很多学生可能知道病虫害会影响植物生长,但并不清楚柑橘黄龙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具体危害特征和针对性防治措施。
技能水平
在实践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前期的实践课程,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如使用简单的病虫害检测工具、进行基本的植物观察等。但在柑橘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能上,他们的能力较为薄弱。比如,对于柑橘病虫害的田间诊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区分相似症状的不同病虫害;在防治措施的实际操作中,对于农药的合理配制、科学使用等技能还不够熟练,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能力。
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兴趣,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但在理论学习方面,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渴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职业需求
对于农林牧渔大类的中职学生来说,未来大多会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掌握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果园管理、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在自主创业等方面,熟练掌握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都能为他们提供有力的职业竞争力。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有着较强的实际需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柑橘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包括病害(如柑橘黄龙病、溃疡病等)和虫害(如红蜘蛛、潜叶蛾等),详细描述每种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和危害特点。
深入理解柑橘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包括病虫害的发生季节、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能够解释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土壤条件等)对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系统掌握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防治手段的具体措施和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具备在田间对柑橘病虫害进行准确诊断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柑橘植株的症状表现,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正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
能够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柑橘病虫害防治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定防治时间和用药剂量等。
熟练掌握柑橘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如农药的配制与喷洒、诱捕器的设置与使用、生物防治天敌的释放等,并能够在实际生产中正确操作相关设备和工具。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病虫害诊断和防治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记录、科学分析,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防治虽然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手段,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危害,引导学生在防治过程中优先选择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方法。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病虫害调查、防治方案制定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包括病害的病斑形态、颜色变化、发病部位,以及虫害的虫体形态、危害状等特征。这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只有准确识别病虫害,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农业防治中的果园管理措施(如修剪、施肥、清园等)、生物防治中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化学防治中农药的科学选择和合理使用等。综合防治技术是保障柑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防控的关键。
教学难点
相似症状病虫害的区分诊断,例如柑橘黄龙病与缺素症的症状相似,红蜘蛛和锈壁虱的危害状容易混淆等。准确区分这些相似症状的病虫害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要求较高。
柑橘病虫害防治方案的科学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果园环境、成本效益等多种因素,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防治时期和防治目标灵活调整方案。这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展示一段关于柑橘果园遭受病虫害严重危害的视频,视频中柑橘叶片卷曲、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