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梨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苹果、梨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学生,他们正处于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阶段。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此前已学习了《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对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常见病虫害类型等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具体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尚未深入学习,知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习能力方面,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好奇心,对实践操作类课程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理解复杂的病虫害发生机理和防治原理时可能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接受能力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主动性不足,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督促。此外,他们对农业生产实际应用场景接触有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能力较为欠缺。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苹果、梨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包括病害如苹果腐烂病、梨黑星病,虫害如苹果蠹蛾、梨木虱等,熟悉每种病虫害的典型症状和危害特点。
深入理解苹果、梨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发病条件、传播途径以及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发生特点。
熟练掌握苹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涵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的原理、操作要点及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苹果、梨病虫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诊断的能力,能够独立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各类防治工具和设备,正确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规范完成农业防治措施如修剪、清园等操作。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果园病虫害情况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防治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在防治过程中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环境污染的自觉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苹果、梨常见病虫害的识别特征和危害症状,这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
苹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各种防治方法的操作要点和适用场景,是实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关键。
教学难点
苹果、梨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理解,涉及到气候、环境、果树生长阶段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内容较为抽象复杂。
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苹果、梨果园因病虫害严重受损的图片和视频,如苹果腐烂病导致树干腐烂、梨木虱危害使叶片卷曲发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果园的情况,大家有什么感受?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对果园受损原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病虫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苹果、梨病虫害防治技术。
知识讲解
1.苹果、梨常见病虫害识别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苹果、梨常见病虫害的高清图片和详细介绍,包括病害的病斑形状、颜色、发病部位,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同时,结合实物标本或模型,进行现场展示和讲解,如展示苹果蠹蛾的幼虫标本,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其形态。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如“苹果腐烂病的病斑有哪些典型特征?”“梨木虱的成虫和幼虫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加深对病虫害识别特征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和实物展示,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好笔记,记录病虫害的关键识别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将抽象的病虫害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掌握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2.苹果、梨病虫害发生规律
教师活动:运用图表和动画演示,详细讲解苹果、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如苹果腐烂病在树势衰弱、伤口较多时容易发生,梨黑星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病迅速等。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果园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季节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因素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如某果园因未及时清理病残体导致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加深学生对发生规律的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讲解,观察图表和动画,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案例,思考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环境因素的联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复杂的发生规律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病虫害发生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