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一、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中职农林牧渔大类学生在学习《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前,已对植物保护基础理论有一定认知,了解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症状表现。然而,对于葫芦科蔬菜病虫害的知识储备较为零散且浅显。例如,学生可能仅知道蔬菜会遭受病虫害侵袭,但对于黄瓜霜霉病、西瓜枯萎病等葫芦科蔬菜专属病害的发病机理、典型症状特征,以及瓜蚜、黄守瓜等虫害的生活史和危害规律,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容易受已有模糊认知的干扰,需要教师引导其建立准确、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技能水平
在实践技能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农业操作能力,如简单的植株观察、样本采集等。但在葫芦科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能上,存在明显不足。学生在田间难以精准区分相似症状的病虫害,例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近,学生易混淆诊断;在防治措施的实际操作中,对农药的科学配比、新型防治设备的使用等技能掌握不熟练,缺乏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产场景的能力,在面对复杂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三)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兴趣,对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接受度高,如案例分析、实地操作等。但在理论学习方面,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学习缺乏耐心,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学生个体间学习主动性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积极主动,渴望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情景模拟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职业需求
该专业学生未来多从事农业生产、果园管理、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葫芦科蔬菜作为常见且重要的蔬菜品类,其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掌握这一技术,有助于学生在就业中提升竞争力,无论是服务于蔬菜种植企业,还是自主创业开展葫芦科蔬菜种植,都能有效保障生产效益,因此学生对该知识技能有较强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期待。
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准确列举葫芦科蔬菜常见病虫害种类,详细阐述黄瓜霜霉病、西瓜枯萎病等病害的症状表现,包括发病部位、病斑形态、颜色变化等;清晰描述瓜蚜、黄守瓜等虫害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生活史。
深入理解葫芦科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明确病原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害虫的繁殖周期,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
系统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的具体措施、适用范围及相互配合方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田间准确诊断葫芦科蔬菜病虫害的能力,能够依据植株症状,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快速、精准判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并分析发病原因。
使学生具备根据不同病虫害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方案的能力,合理选择防治方法,确定防治时间和用药剂量,并能根据实际防治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农药配制、喷雾器使用、诱捕器设置、天敌昆虫释放等防治技术的规范操作,确保操作安全、高效。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病虫害诊断和防治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准确记录、科学分析。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升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关注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新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葫芦科蔬菜常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是教学重点。学生需熟练掌握黄瓜霜霉病的叶片“V”字形病斑、西瓜枯萎病的植株萎蔫等典型症状,这是病虫害诊断和防治的基础。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核心重点。包括农业防治中的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措施,生物防治中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的方法,物理防治中诱虫灯、黄板诱杀技术,以及化学防治中农药的科学选择和合理使用,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相似症状病虫害的区分诊断是教学难点。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西瓜炭疽病与疫病等,症状相似,学生需深入理解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难度较大。
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是另一难点。防治方案需综合考虑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蔬菜生长阶段、环境条件、成本效益等多种因素,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对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决策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5分钟)
展示一组图片,前半部分是长势良好、硕果累累的葫芦科蔬菜田,后半部分是遭受病虫害侵袭后叶片枯黄、果实腐烂的蔬菜田。教师语气沉重地说:“同学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