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pptx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首表达家国情怀的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解读诗题,了解诗人请同学们从诗题人手,猜一猜古诗的内容。《从军行》与边塞、战争有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的是诗人的感想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出塞》《示儿》……唐代诗人王昌龄、宋代诗人陆游的诗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你还学过或知道他们的哪些作品?
朗读古诗,指导生字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军行长云终不还五千仞泪尽行xíngháng(行家)(行业)(行礼)(行李)长chángzhǎng(长度)(长短)(长幼有序)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尽jǐnjìn(尽管)(尽心尽力)xíngchánghuánrènjìn
青海雪山玉门关楼兰
三万里河五千仞岳黄河华山虚指的写法,有夸张的表达效果
仞岳摩遗rènyuèmóyí左右结构仞半包围结构摩遗上下结构岳
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古关名,地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西域古国名,这里繁殖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诗意】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碰到天,形容很高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风沙,这里指金政权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意】
围绕写景诗句,想象画面《从军行》的前两句诗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青海湖上连绵不断的大片阴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关孤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和它遥遥相对的是军事要塞——玉门关。王昌龄用这几个词语构成了一幅边塞风光图,你在这幅图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荒凉、孤寂、压抑……体会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华山黄河夸张热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描绘了一幅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耸入云霄的画面
精读抒情诗句,体会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有感情的朗读《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中的后两句,想象描绘的画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磨破的意思《从军行》的后两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边塞黄沙漫天,将士们英勇搏杀,铠甲被磨破或被刀剑刺破浑然不顾,依然勇往直前。
在这样的情境下,将士们发出了怎样的豪壮誓言?从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感情?在边塞的艰苦条件下,将士们仍然誓言不打败敌人就绝不返乡,从中能感受到诗人对戍边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悲愤、失望……这种悲愤、失望的心情,是遗民的,还是诗人自己的?诗人此时是身在南方的,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
两首诗、两位诗人、两种不同风格的景物,一个个画面叠加在一起,你有怎样的体会?
有王师保家卫国,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诗人的忧国忧民。王昌龄对边关将士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精神的歌颂和赞美,陆游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尝试背诵、默写。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通过两位诗人的描绘,我们感受到了以身报国的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感受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期盼。
板书设计从军行环境:恶劣戍边将士: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环境:恶劣遗民:悲愤、失望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走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