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4-22约3.3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社会责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为。

3.法治意识:学习民族政策法规,树立尊重和保护各民族合法权益的观念。

4.公共参与:通过参与班级、社区活动,促进民族交流,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民族知识基础,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对一些民族的代表性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较高,愿意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直观的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文字和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对一些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有限,可能存在误解和偏见。在讨论和交流中,可能遇到表达困难和沟通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此外,对于较抽象的民族政策法规,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进行辅助教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电子资源。

3.信息化资源:民族风俗习惯图片、视频资料、民族音乐音频。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我国各民族代表性建筑、服饰、节日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民族?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民族分布情况,提问:“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它们分布在哪里?”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如汉族的广泛分布、少数民族的聚居分布等。

-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唐卡、傣族的泼水节等。

举例说明:

-以具体的民族为例,详细介绍其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了解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共处。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民族交流的场景,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图。

-学生创作关于民族团结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索。

4.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学生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谈谈如何将民族团结的理念付诸实践。

5.课后作业(约10分钟)

教师布置: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了解自己家族的民族背景。

-学生收集关于民族团结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知识点梳理

1.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基本概念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汉族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汉族: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重视礼仪、家庭观念。

-少数民族:各具特色,如藏族唐卡、蒙古族摔跤、维吾尔族舞蹈等。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发展的基石。

-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5.民族政策法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6.如何践行民族团结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共同进步。

7.民族关系中的问题与挑战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