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华民族的构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学习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民族文化充满好奇,对国家和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构成有一定了解,但对民族团结、多元文化融合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在素质方面,学生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正在形成,但尚需加强。
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偏见,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消除。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依赖教师讲解,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认识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本节课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中华民族文化图片、视频资料、民族团结故事文本
-教学手段:PPT课件、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介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是由哪些民族组成的?这些民族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体现了我们国家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基石。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第一条:介绍中华民族的构成
-教师展示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民族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条: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师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三条:阐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团结故事,教师点评并总结。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第一条: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尊重和理解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
-第二条:角色扮演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扮演一个民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包容和尊重的意识。
-第三条:手工制作
-教师发放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民族团结主题的手工制品。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祝福。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方面:如何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
-举例回答:“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要嘲笑或歧视他们。”
-第二方面: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举例回答:“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第三方面:如何为民族团结做贡献?
-举例回答:“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公共场合使用礼貌用语,不传播歧视言论。”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师强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要珍惜民族团结,共同为实现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