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具体班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即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多元一体的大家庭。
-掌握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层含义,包括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等原则。
-分析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如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等,并探讨解决途径。
-结合具体案例,如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团结,帮助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提出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行动方案。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展示民族团结的历史和文化。
3.实验器材:无实验操作,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问题;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讨论要点和教学要点。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从画中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哪些特点?”
-学生分享观察感受和看法。
-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了解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重要性。
2.新课讲授(15分钟)
-重点一:中华民族的内涵(5分钟)
-教师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多元一体的大家庭。
-学生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如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
-重点二: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5分钟)
-教师展示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成就,如长城、故宫、莫高窟等。
-学生讨论: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如何珍视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重点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分钟)
-教师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学生举例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如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民族文化保护等。
3.实践活动(15分钟)
-活动一:民族团结知识竞赛(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内容包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教师点评各组表现,总结民族团结的知识点。
-活动二:民族团结故事分享(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团结故事,如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的发展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活动三:民族团结手抄报制作(5分钟)
-学生分组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展示民族团结的主题和内容。
-教师点评各组手抄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方面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举例: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民族团结?
-方面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学生举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权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生讨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方面三: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行动
-学生举例: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参加民族团结活动等。
-学生讨论:我们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如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践行民族团结等。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白皮书:介绍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内涵。
-《中国各民族》纪录片: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