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与反思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pdf
第六单元家国之演
第12课古诗三首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构思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刺诗。当时的中原国土被金国侵占,北方
的人民遭受欺凌,从南宋朝廷到达官显贵却一味苟且偏安,纵情声色。作
者林升看到此情此景,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因学生们生活的年代距南宋时间久远,学生们对当时的情况不太了
解,教学中引导学生搜集和交流古诗的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同时,紧紧围
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感中读。
鼓励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诗人情怀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和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的作者是林升。这首诗刻画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金国攻
陷北宋首都汴梁时南逃至临安,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歌舞享乐,沉沦
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
南宋面临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
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有关
资料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I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熏〃,学会会写字〃熏、杭,理解诗中的重点词
语。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每句诗的意
思,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能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合理
想,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绪和深沉的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受到情感的熏陶。
4.正确、流^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背诵课文。
I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文大意;能结合写作背景感受诗中蕴含的爱
国情绪和深沉的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情感的熏陶。
I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中感受。
教师:准备课件。
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题临安邸》。
【体裁:古诗】
2.达成目标。
(1)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2个生字,会读写课文中新出现的词语。
(3)诗中作者向统治者提出疑问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写了什么样的景?
(5)诗人在后两句揭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方法建议:自主识字、认真思考、交流讨论。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体验。
二、学习任务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焰xOn(熏)天hang(杭)州
2.诗人用哪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口寸才能停止,言外之
意是什么?
答:诗人用〃何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
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开始?
3.〃暖风〃〃游人在诗中又有怎样的含义?
答:〃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
既指一般游客,更是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
级。
三、困惑与建议
预设: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