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现场审核制度.docx
STYLEREF标题2一、目的
PAGE
PAGE1
供应商现场审核制度
一、目的
为构建科学、规范的供应商现场审核机制,全面、深入地评估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能力、质量管控水平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确保供应商具备持续、稳定供应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切实保障公司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与公司已有业务往来,或拟建立合作关系,且为公司提供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办公用品、服务等各类供应商的现场审核工作。
三、审核频次
(一)新供应商
在确定合作关系之前,必须对新供应商进行至少一次现场审核,以充分了解其综合实力,为合作决策提供依据。
(二)现有供应商
关键物料供应商:鉴于关键物料对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性,需每年对关键物料供应商进行一次现场审核,确保其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重要物料供应商:对于重要物料供应商,每两年进行一次现场审核,在保障供应质量的同时,合理分配审核资源。
一般物料供应商:一般物料供应商每三年进行一次现场审核,以维持对其基本运营情况的监督。
(三)特殊情况触发审核
若供应商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交货严重延迟、生产工艺重大变更、管理层重大变动等可能影响供应的情况,应立即启动现场审核,及时掌握其实际状况,防范风险。
四、审核小组组建
(一)成员构成
审核小组由采购部门牵头组建,成员涵盖质量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审核工作的特殊需求,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与,以增强审核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职责分工
采购部门: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协调,包括与供应商沟通审核时间、安排行程等事宜,同时重点关注供应商的商务能力、交货能力以及合作意愿,确保双方合作的商务基础稳固。
质量部门:主要负责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质量控制流程是否科学有效、检验检测能力是否达标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保障公司所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技术部门:承担审查供应商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工艺水平、设备先进性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职责,为公司获取具有技术优势的供应资源提供支持。
生产部门:着重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是否合理、生产现场管理是否规范、产能是否满足需求以及交付能力是否可靠,确保供应商具备稳定的生产供应能力。
五、审核内容
(一)管理体系保证
审核供应商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及能源管理体系等,以评估其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生产能力与现场管理
对生产设备的数量、性能、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公司订单的生产需求。
审查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先进性及稳定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检查生产现场的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执行情况,以衡量其现场管理的规范性和员工素养。
考察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分析产能利用率以及交货期保障措施,保障产品按时交付。
(三)技术研发能力
了解供应商研发团队的规模、专业构成以及研发投入情况,评估其技术创新的基础实力。
查看研发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判断其研发硬件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审查新产品研发流程、周期及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以评估其技术创新的活力和潜力。
(四)原材料与库存管理
审查原材料采购渠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及供应商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与评估机制,确保原材料供应的质量和稳定性。
检查原材料的检验流程与标准,保障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评估库存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包括库存周转率、库存盘点制度以及库存物资的存储条件,确保库存管理的高效与合理。
(五)环保与社会责任
考察供应商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以评估其环保责任履行情况。
了解供应商在员工权益保障、劳动安全、职业健康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履行情况,确保其运营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
六、审核流程
(一)审核前准备
审核小组收集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包括企业简介、产品目录、质量认证证书、财务报表等,全面了解供应商的基本情况,为审核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审核需求,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目的、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以及审核内容与重点,确保审核工作有序进行。
向供应商发送审核通知,明确告知审核时间、行程安排、需提供的资料以及配合事项,使供应商做好充分准备。
(二)现场审核实施
首次会议:审核小组与供应商管理层举行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目的、范围、流程以及人员分工,明确审核要求与期望,为审核工作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文件审查:审核小组查阅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生产记录、检验报告、采购合同等相关文件,评估文件的完整性、合规性以及执行情况,从文件层面了解供应商的管理和运营状况。
现场检查:按照审核内容,分组对供应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