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31_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比大小教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10约1.7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比大小

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在“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学生通过摆图形的实践活动,用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1.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相识的基础,才智从动作起先”,整节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比较两种事物大小的方法,并会用这一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2.留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感受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专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学习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水果学具图案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使学生知道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含义。

学习打算

教具打算:PPT课件、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学具打算:小猴、梨、香蕉、桃等图片。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新。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老师报数,学生操作数字卡片:2、4、5、3、1.

3.谁会根据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

4.导入新课———比大小

细致读老师出示的卡片。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出示卡片。

明确老师的要求。

1.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二、探究新知。

1.视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图中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索:图中有几只猴子?若每只猴子吃1个梨子、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2.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摆出小猴和各种水果,学习“”“”和“=”。

(1)老师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摆法。哪些水果和小猴的数量一样多?3只小猴和3个桃子的数量相等,用

“=”表示。

比一比、读一读。

举诞生活中的例子说说“同样多”。(如:2=2……)

(2)教学“”。

引导学生视察得出小猴比香蕉多。用“”连接,板书“”读作“大于号”,(板书32读作“3大于2”)。

老师编顺口溜:“开口大,朝大数”。便于学生记忆。

(3)教学“”(方法同上)。

引导学生视察,得出小猴比梨子少。教学34(板书34)引导学生视察“”,老师编顺口溜“尖头小,对小数”帮助学生记忆。

(4)发散思维。

看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可以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老师:请大家探讨

小猴怎么分才最公允?

3.同桌相互说一说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1.看图知道有3只猴子,3个桃,4个梨,2根香蕉。

2.(1)同桌之间探讨,想出小猴和3种水果的不同摆法。

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展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2)看图比一比、说一说。小猴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时就用等于号连接如“3=3”举诞生活实例。

(3)学生细致视察相识“”、“”并用学具摆一摆。

(4)速记老师编的顺口溜。

3.细致视察找出图中可以比的事物。如,桃子比香蕉多,即32。

三、巩固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

2.找一找。(同桌嬉戏)在教室里找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1.独立完成后全班沟通订正

2.同桌间合作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引导学生说说顺口溜。

1.自由谈一谈。

2.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一年级小挚友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学问的同时,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在比较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时候运用“<”,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的顺口溜。不足的是,上课组织教学花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太志向。另外在后半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中有些乱,孩子们还小,自我限制实力差,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跟着老师走,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学生不留意听老师要求什么,而只顾自己摆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识学生,调动学生的留意力,的确还须要思索。

老师点评和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