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31_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第几教案新人教版.docx
Page1
第3课时第几
课题
第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第几”和“几个”这些概念很模糊。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玩是孩子的天性,本课设计围绕“排队”、“摆一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基数“几个”和序数“第几个”的区分,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2.重视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意识的培育。
学生在操作中培育视察实力、分析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从而能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熬炼了学生的各种实力。
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知道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3.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育运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学习打算
教具打算:动物卡片。
学具打算:学具盒、照片。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嬉戏导入:
1.玩嬉戏:留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如:第一排的小挚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挚友摸摸你们的鼻子
(可多玩几次)。
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2.引入新课——第几
从嬉戏中发觉问题,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嬉戏:我说你做
伸出左手,拍左腿2下。
跺右脚3下。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1.初步感知序数的含义。
(1)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作业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
引导学生发觉:视察的方向不同,依次也发生了变更。
(2)师:XX同学排第3,这里的第3指的是几个人?前3个人是谁?
设疑:都是3,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呢?
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这些数量中其中的一个.
2.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回答。要求每人摆一次。
(2)设疑:从前往后数和从后往前数结果一样吗?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几个”和“第几”的区分。
3.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一个圆片学具和4个三角形学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圆片学具可以放到哪些位置?
师:把学具摆一排,圆片摆在第3的位置有哪些摆法?
1.(1)这5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排在本排的第几个。
所数的方向不同,依次也不同。
(2)从老师的小结中感知序数的含义。
2.
(1)同桌动手操作。
(2)向同学说自己摆小动物的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如在课桌上放4本书,从左往右数,第4本书是语文书。
3.根据要求摆一摆。圆片可以分别摆在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
通过独立思索和同桌沟通,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即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也发生了变更。
1.你在学校窗口充饭卡常常见到哪些情境?谁先买到票?为什么?
答:略
2.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一共有(5)种水果。
把从左边数的3种水果圈起来。
把从左边数其次种水果涂上你喜爱的颜色。
答:略
从右边数其次种水果是(西瓜)
三、巩固练习。
1.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挚友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家人。(老师可以先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
汇报状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
2.练习:
(1)看课本P20后第1、2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23第1、2题,老师指导完成。
1.学生自己看照片说说自己一家人各站第几个?同学订正。
2.学生说答案,老师订正。
3.同学们站队,从左数,小红排第3,从右数,小红排第2,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答:有4人。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老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其中的一个。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嬉戏及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几个”和“第几”的概念,学习难点迎刃而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学问变得生动形象,饶有爱好,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开心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驾驭了学问,同时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嬉戏活动比较感爱好,参加性强,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开展嬉戏活动,形式开放,学生活跃,课堂秩序明显有点乱,有时难以限制,如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看法。有待我去探讨怎样组织教学。
老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