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doc
PAGE
11-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教材利用一些详细例子和资料,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终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试验,也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试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育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试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阅历: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阅历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须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肯定困难。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探讨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试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目标表述
1.学问与技能
(1)说出细胞在什么状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娴熟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育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看法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探究试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试验过程(材料、试验用具、试剂的选择,试验结果的预料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由“问题探讨”引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在生物小组课前完成渗透作用探究试验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试验现象,总结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然后由渗透装置类比联想到细胞,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相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像吗?假如相像,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不同之处呢?引出探究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试验设计的实力,归纳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进一步通过动手试验,熬炼学生的操作实力。
通过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问题的分析,学生相识到水分子是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的,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教材的资料分析供应的素材是无机盐的汲取状况,通过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胞对物质的汲取不肯定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细胞汲取物质是有选择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本设计遵循的新课程理念是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性学习。依据“自主学习”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讨、探究、沟通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中培育学生独立思索习惯和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分析比较和表达实力以及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过程支配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