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PAGE
1-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驾驭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
学会独立分析和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学问来分析思索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学问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尝试提出探究方案,并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组织参加辩论活动,在活动中培育辩证思维,提高探讨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辨析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爱好。
2.增加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3.培育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做懂法知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问题的方法与看法。地理问题很多,课堂或课后能探讨的问题只是一小部分,而课文中作为问题引起学生思索、探讨的必定是带有普遍性或特殊性,需从一个问题的探讨中把握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或特殊方法。同时探究问题深浅可依学生个体而异,但探究问题的看法须是统一的,即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须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养成。
2.在学习中培育基本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本节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学问来分析思索问题。
教学策略活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辨析法等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流域的综合开发》,使我们知道人类文明与起源都与河流亲密相关,河流为人类生存、生活、生产供应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美国政府胜利地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了综合开发和治理,其核心是“梯级开发”。TVA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利用水坝拦腰蓄水,不仅能实现浇灌、防洪、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还把水能转化为电力,不仅根治了田纳西河流域的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看起来,好像在河流上修建大坝好处众多。可是,一些生物学家却认为,水坝的修建,沉没了两岸的林地,阻挡了鱼类的回流,打断了当地的生物圈。历史学家则认为,水坝的修建,会将很多名胜古迹沉没,使它们成为水下城市。地理学家认为,水坝修建的选址不当,简单引起水库地震,并且,建成水坝后,或多或少都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社会学家认为,水坝建成以后,上升的水位会沉没两岸海拔较低的城镇与耕地,大量移民会带来环保和社会问题……
事实也证明,近年来很多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渐渐突显,引发了该不该建大坝的激烈争辩。
【推动新课】
1.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供应了哪些有利条件?
供应了肥沃的土壤,浇灌水源但不稳定。
2.尼罗河为什么会定期泛滥?
尼罗河主要靠青尼罗河流经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的降水补给,每年6~8月是补给区的雨季,降水集中,补给较足够,易造成下游泛滥。
3.尼罗河定期泛滥创建了古埃及文明的同时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主要是下游的洪水灾难。
4.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益?
可以从浇灌、航运、防洪、旅游、发电、水库养殖等方面考虑。
5.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削减对矿物能源的运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减轻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同时减轻矿物能源运输压力。
6.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会造成这些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下游平原盐渍化加重和海岸遭侵蚀后退。主要缘由是大坝的修建使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泥沙,导致海水倒灌,加重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和海岸侵蚀后退。
7.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略(言之有理即可)。
8.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重要性阐述依个人的状况而定)。
【老师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辨析的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生态问题很重要,但能源问题同样重要。试想,现在工业、农业缺乏电能进行生产吗?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我们须要能源,也须要解决洪涝灾难,我们须要给城乡工农业供水、供电。但是我们多年来的电力发展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水力资源,但是开发率仅仅15%(水能资源最集中的西部开发率仅8%)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修建水坝是我们的必定选择。
但是,任何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特殊是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泥沙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经济效益削减等问题更令人担忧。我们兴建水利工程是为了使人类更好的生活,但若不经过切实的、真正有效具体的设计和思索,或许弊会远大于利。若一个工程真正投入建设实施,我们肯定要尽量削减它给我们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