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5-03-25约4.45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8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我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缘由有()

①劳动力资源足够②消费市场广袤③水运交通便利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实行的主要措施有()

①削减煤炭开采量②开发石油资源③提高煤炭外运实力④就地建设坑口电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1题,山西省和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消费市场广袤。第2题,山西煤炭基地建设的措施包括提高煤炭外运实力,建设坑口电站等。

答案1.D2.D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掘业 D.冶金业

4.山西省围绕煤炭资源,构筑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山西省来说,构筑三条新产业链的最大好处在于()

A.离京津唐工业基地很近,市场广袤

B.可以削减当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煤炭不出本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D.可以深度利用煤炭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85年采掘业的比重最高,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采掘业。第4题,对于山西省来说,构筑三条新产业链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深度利用煤炭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答案3.C4.D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靠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胜利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4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第5~6题。

5.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纳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 B.开采地下水

C.远程调水 D.建地下水窖

6.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轻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加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实力

解析第5题,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纳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为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足够。第6题,由材料可知,我国胜利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减轻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轻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仍旧须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加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实力。

答案5.A6.C

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焦作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结合下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A.意大利的新工业区

B.德国的鲁尔区

C.美国的“硅谷”

D.北京中关村

8.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行行的是()

A.发展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焦作市的工业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与鲁尔区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第8题,焦作没有石油资源,因此发展石化工业不符合焦作的实际状况。

答案7.B8.C

9.陕西神府地区(神木—府谷)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近几年伴随着煤炭价格下跌,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经济增长放缓。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神木、府谷地区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多选)神木、府谷地区今后应对产能过剩、环境恶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自然气,找寻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爱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3)在将来规划中,专家提出下图所示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爱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该模式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效益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④该模式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