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3.doc
PAGE
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课题的背景
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便利,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需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状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供应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本学问: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驾驭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驾驭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读图实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得有用信息的实力。
(3)对于萃英园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南陵靠近长江中下游工业中心沪宁杭,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能源基地的建设学问比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
(3)学生探讨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探讨,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
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南陵萃英园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
引出课题(引用中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区域定位及教材涉及区域的基本地理学问(补充)铺垫教材学问教学归纳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
分析身边案例
2、流程
步骤
老师
学生
引入
播放相关视频
观看
学问铺垫
区域相关学问复习
回顾,绘图
教材学习
引导、组织探讨、释疑、归纳
探讨、归纳、实例分析
教学检测
评析
练习、总结
四、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打算
学案(见附件1)和课件(见附件2)
六、教学的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
在国务院最新建立的“长三角经济圈”中,安徽淮南、淮北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能源重镇,为什么安徽会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定位呢?我们过本节的学习就可以得出对此有相应的理解。
从学生关切的大事和身边的事情入手。
旧知复习
1、山西的位置、地形、土壤、水文等特征
2、能源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⑴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⑵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自然气。
按利用状况分类:
⑴常规能源:水能、、煤炭、石油、自然气;
⑵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检阅学生对旧学问的相识程度。
小结
煤炭在世界能能源消费结构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
引入新课
图示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分析出分布最集中的是山西省。
说明以山西为案例的缘由。
学习主题Ⅰ:资源开发条件
读图分析
图3.1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阅读材料,思索问题。
板书系统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⑴储量丰富⑵分布范围广⑶媒种齐全⑷煤质优良⑸开采条件好
方法指导
⑴探明储量2700亿吨,按2002年开采规模可开采560年(共和国成立56周年,10个56年。⑵40%的地下有煤田分布。⑶全国10大媒种,山西都有分布。⑷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大同煤田是优质动力媒,河东煤田是优质住焦煤)⑸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此外煤田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用数据和事试验证
过渡
从资源状况分析,山西省的煤田资源条件是特别优越的,但它大规模开采,有没有足够的市场呢?
板书
2、市场广袤
师生互动
⑴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量量和生产量比较如何?
生: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能源缺口大。
⑵我国能源需求接着增加还是削减?为什么?
生:接着增加;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发展。
⑶阅读图3.2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思索2个问题。
生: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和自然气为主;我国水电比世界水电比重大;世界核能比重大,而我国核能几乎没有。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