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6-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
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行为和相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提倡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第1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浇灌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第2题,环境文明时代提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1.B2.B
读“人地关系演化阶段图”,回答3~4题:
3.在图Ⅰ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产生于图Ⅱ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天命确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图Ⅰ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峻。第4题,图Ⅱ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意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起先提出“折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冲突快速激化。人们渐渐相识到必需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3.A4.B
生产活动的水踪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应的过程中所须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踪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踪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踪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须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踪迹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灰水踪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峻的是()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6.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踪迹差异显著的缘由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踪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踪迹的比重最大。灰水踪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因此各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峻的是北京。第6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答案】5.A6.C
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爱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8.假如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爱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第7题,经济环境的协调模式要求经济发展水平要高,环境爱护强度要大,两者呈正相关。第8题,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模式是经济高速发展、但环境爱护的强度不够,环境问题较多。
【答案】7.A8.D
读下面漫画,回答9~10题:
9.本漫画反映的主题问题是()
A.世界经济发展差距的“南北问题”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
C.世界性水资源惊慌问题
D.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惊慌问题
10.造成漫画所反映的问题的主要缘由是()
A.世界资源的总量不足和时间安排上的不匀称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过长期遭遇殖民侵略的历史
C.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对资源进行垄断
D.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第9题,图中显示,人们带着各种器具(水桶、坛子、杯子等)在地球仪形的大容器前等候接水,但却放不出水,说明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第10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缘由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造成的水质性缺水。
【答案】9.C10.D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殊强调应对全球气候改变必需遵循“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读图,回答11~12题:
11.“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