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如何指导和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docx

发布:2023-09-20约1.3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指导和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况且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要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教师除了正确地引导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迎合学生的口味,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其推荐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尽可能地让学生能主动阅读、快乐阅读,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看神话故事,教师则可推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系列丛书;有的学生喜欢童话寓言,则可介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名篇;有的学生爱好文学,教师可以让其读《红楼梦》《呼啸山庄》等中外名著。只要学生愿意读,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正确的阅读需求。 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认知能力来开展课外阅读,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切不可超越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盲目、随意、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去阅读某些课外读物。这样,不但达不到课外阅读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因为看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分年龄段,分层次,分类别,依据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那些图文并茂、有拼音注解的童话、故事、动漫等就容易多了;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他们读一些少儿版或青少版的人物传记、推理小说、中外名著等;到了初中,则可让学生试着阅读一些原著。 三、与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教师就应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为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奠定基础。教师要“以学促读,以读助学”。 四、与学生的读写训练相结合 写作需要阅读,阅读有利于写作。一个学段内,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写作题材相关的课外书籍,以此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素材。教师要“以写促读,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共同提高。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写什么,教师就让他读什么。这样既能快速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以得提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