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在学习《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测评》后,我感悟颇多:积累言语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构建对学习活动的认知。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仅凭语文课本上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结合教学实际,我从三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一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面对不爱读书、科目又比小学增多的初一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借助温总理答记者问:他引用的很多诗句都是他学生时代通过课外阅读得到的,而且他还提倡全民阅读。他引用唐诗宋词或其他语句回答时,全场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掌声,人们都被他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犀利的语言所折服。我们观看时,也会为我们温总理充满自信、维护祖国尊严的言行而自豪。内心自然也会涌起课外阅读的欲望。
二 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每天读十分钟,刚开始带点强制性,我减少平时的语文作业量,规定每周每人写出两篇读书感悟,在作文课上利用20分钟时间交流探讨。组内、组间评选,定期在班里展示。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对于身心都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青少年,需要老师挑选适宜的书籍。(对七年级学生:我推荐冰心的诗歌《春水》、《繁星》、散文《寄小读者》;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高尔基的《童年》;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等)。
三 定时激励评价:课外阅读要重视正面引导的作用,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教师评结合。尤其要加强自评的指导,在自评中学会提高阅读素养。 这些评价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教师多激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定期组织各项生动丰富的活动(课前5分钟即兴展示、黑板报、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图书角活动等)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学生把所有的评价材料、评价记录和评价结果装入自己的语文学习成长袋中,可以了解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发现自身语文学习的问题,获得学习进步的激励。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初中生要达到:在阅读过程积累知识(文章、文学、语法、修辞),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学习鉴赏和评价作品。学会从文字资料中汲取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获得体验、启发和乐趣。比如从《昆虫记》里可以体味到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严谨和细致,了解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为昆虫世界种种奇妙的现象惊叹。自然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关爱之情,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从《爱的教育》里一个小男孩一年之内学校、家庭、社会成长的故事中激发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在今后的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所有课程的技能基础。诵读古代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课外阅读,能使孩子认识到人的精神的伟大,充满对自身的一种尊重感,在充满文化价值的世界里过着有趣的、丰富的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将受益一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