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2)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x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时2)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生物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解释等科学探究能力。
2.增强生命观念: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形成对微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力的认识。
3.强化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理解发酵原理,掌握不同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微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了解抗生素、疫苗等药物的来源,认识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难点:
1.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微生物实验操作:掌握无菌操作、观察显微镜等实验技能。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和视频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应用。
2.实施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微生物实验技能。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显微镜、培养皿、无菌操作台、微生物培养基、实验记录表、电脑、投影仪。
2.课程平台:学校生物教学平台、生物教学网站。
3.信息化资源: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实验操作指导、相关科普文章。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发酵食品的图片,如酸奶、面包、豆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的。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微生物参与了吗?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讲授新知(20分钟)
-食品发酵: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泡菜等食品中的作用。
-医药领域:讲解抗生素的来源,如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以及疫苗的制作原理。
-环保领域:介绍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处理废水等方面的应用。
-实验演示:展示微生物培养实验,如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微生物的繁殖过程。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有哪些作用?
2.微生物在医药领域有哪些应用?
3.微生物在环保领域有哪些贡献?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醒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科学素养。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下节课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等。
-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发酵、医药和环保领域的具体应用,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青霉素的来源等。
-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无菌操作、显微镜观察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提高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交流,提升了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培养了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观念转变:
-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了解到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4.实践应用: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在家中尝试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提高对微生物污染的防范意识。
-学生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实践微生物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5.价值观培养:
-学生树立了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价值观,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生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提高了科学素养。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形成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