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docx
17《松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松鼠》一文,这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松鼠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动物题材的课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通过《松鼠》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提升审美素养。
2.增强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松鼠》一文中松鼠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难点:
1.学生对动物特性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描述。
2.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足,难以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松鼠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特性的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4.设计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电子版。
3.信息化资源:松鼠图片、视频资料、相关科普文章。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分享自己对松鼠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善于攀爬,尾巴长而蓬松。
三、自主学习
1.老师发放《松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松鼠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合作探究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探究,如松鼠的形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补充和完善。
五、展示交流
1.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松鼠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七、拓展延伸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遇到了松鼠,你会怎么做?”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八、写作实践
1.老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九、课堂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分享对大自然的热爱。
十、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作文《我最喜欢的动物》。
2.预习下一课《白杨》。
教学过程详细如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回答:“松鼠的尾巴长而蓬松,善于攀爬。”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松鼠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善于攀爬,尾巴长而蓬松。”
三、自主学习
1.老师发放《松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松鼠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合作探究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探究,如松鼠的形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互相补充和完善。
五、展示交流
1.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松鼠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七、拓展延伸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们遇到了松鼠,你会怎么做?”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八、写作实践
1.老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九、课堂总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