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PAGE9
其次节土壤的形成
课标呈现·素养导读
主干学问·宏观把握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视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核心素养
1.通过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形成因素及土壤特征的差异。(综合思维)
2.通过土壤野外研学考察或视察土壤标本,分析土壤的剖面结构及特征。(地理实践力)
3.通过学习,相识土壤的重要性及养护措施,爱护和改良土壤,促进土壤生产力的持续利用。(人地协调观)
一、土壤及成土因素
1.土壤
(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肯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供应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养分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2.成土因素
因素
作用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裂,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是土壤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确定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气候
干脆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生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亲密关联
其他因素
地形
对土壤发育影响是多方面的
时间
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
[特殊提示]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二、土壤剖面
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类型
类型
特征
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积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
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eq\a\vs4\al(低),色泽较eq\a\vs4\al(淡)
淀积层
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
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
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母岩层
为坚硬的岩石
一、推断题
1.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
2.壤土通气、透水、蓄水、保肥性能好,是农业生产志向的土壤质地。(√)
3.冷湿环境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4.没有生物作用,就不行能形成土壤。(√)
5.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二、选择题
6.干脆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答案:A
7.下列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A.气候湿热、草类茂密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答案:C
8.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一面镜子。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和化学性质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答案:B
三、填空题
9.如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
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汲取____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3)成土母质确定了土壤的________和________性质。
(4)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合矿物养分
(2)气温降水
(3)物理化学
(4)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探究点eq\b\lc\|(\a\vs4\al\co1(土壤))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
古代用五色土象征中华大地,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的明代社稷坛,最上层就铺垫着五色土。五种颜色的泥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为青土,南为红土,西为白土,北为黑土,中为黄土。
二、核心素养培优
1.分析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区在哪里。(区域认知)
提示:黄土高原地区。
2.分析除了视察土壤的颜色外,还可以视察哪些方面。(综合思维)
提示: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3.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不同的缘由。(综合思维)
提示: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巨大。
————————在探究中悟————————
1.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2.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