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第1课时成土因素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7
第1课时成土因素
基础达标练
1.茶树是喜酸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据此完成下题。
相宜茶树生长的土壤是()
A.黄壤
B.褐土
C.棕壤
D.红壤
答案:D
解析:茶树相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是红壤。
原始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但土壤贫瘠。由于人类活动的开发,某热带雨林地区“刀耕火种”普遍盛行,栽种一两年后让土地休耕几年,复原地力,形成次生林,再进行新一轮砍烧种植,土地退化严峻。烧荒后的土地,有的开垦为耕地,有的因反复烧荒退化成荒草坡。下表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衰退率表(注:以原始自然土壤养分为100%),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衰退率(?%)
有机质
有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次生林
2.06
0.83
7.61
5.45
耕地
33.44
39.83
0.37
-53.92
荒草坡
48.96
48.87
93.48
52.78
2.造成原始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生物量
C.气候
D.地形
答案:C
解析:原始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导致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且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比较贫瘠。
3.“刀耕火种”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现为()
A.刚刚烧荒后的土壤,养分含量低
B.次生林土壤养分与自然土壤差别大
C.荒草坡土壤养分减幅最大
D.耕地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C
解析:刚刚烧荒后的土壤可以开垦为耕地,表明养分含量较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次生林造成的土壤养分衰退率比较低,这表明次生林土壤养分与自然土壤差别不大;表中数据显示,荒草坡土壤养分衰退率最大,即土壤养分减幅最大;据表可知,耕地速效磷衰退率较低,表明含量较高;速效钾衰退率为负值,表明含量增加。
小张家乡位于我国东南部,暑假期间他和学校组织的地理爱好小组共同对家乡的土壤进行视察,并对土壤的形成因素进行了探讨。下图中甲、乙、丙、丁为爱好小组选取的四个视察点,测得土层厚度各不相同。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四地土壤较为深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地势低平有利于发育较厚的土壤,甲所在的山谷地势低平,易积累形成较厚的土壤。
5.图中四地土层厚度差异体现的主要成土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部位
答案:D
解析:图示四地土层厚度不一,体现了地形部位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6.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数字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汲取。
(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与干冷地区相比,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较,土壤黏粒比重较。
(3)简述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1)光合;矿物质
(2)气温;降水;快;高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数字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汲取矿物质。(2)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柔降水来实现的;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较高。(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素养综合练
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区内水热分布不均,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下面为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改变图和伊犁河谷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7.关于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削减
B.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C.总体上,同一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削减
D.总体上,同一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C
解析:据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改变图分析,随海拔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改变;总体上,同一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