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五 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实录 青岛版六三制.docx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五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实录青岛版六三制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我家买新房子了”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空间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大小。
2.培养几何直观,通过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概念。
3.提升数学抽象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4.增强应用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网格纸覆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面积的概念。
2.利用直观教具,如正方形、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突破面积单位的理解。
3.设计分层练习,从基础到提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模型,面积单位转换图表,以及相关图片和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网格纸、直尺、剪刀等,用于学生操作和测量。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活动空间充足。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图片,展示一个正在建设的新房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房子建设过程中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如测量、面积计算等。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它们的特征,引出面积的概念。
2.面积单位:介绍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网格纸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讲解计算公式。
4.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并互相检查。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教师引导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学生回答: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教师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4.学生回答:根据图形的大小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在测量和计算面积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回答:如何准确测量图形的边长,如何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等。
3.教师解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5.学生回答:如计算房间装修所需材料、购买地毯面积等。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回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测量土地面积等。
3.教师总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了解了面积单位的应用。
2.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共4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概念,熟悉面积单位的转换和选择,能够正确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技能提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网格纸测量图形的面积,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房间装修所需的材料数量、购买地毯的面积等。
4.数学思维: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了逻辑思维和数学抽象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合作练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