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微生物.ppt

发布:2017-05-22约1.3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微生物脱氮原理 同化作用 污水中的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有机氮或是氨氮进行同化吸收,用以合成自身生长繁殖的组分。 氨化作用 在细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以氨基酸为例,反应式为: RCHNH2COOH + O2 RCOOH + CO2 + NH3 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系统内,氨化作用能较完全地发生。 硝化作用 a.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过程 NH4++1.5O2 NO2-+H2O+2H+ b.在硝化菌的作用下,亚硝酸氮转化为硝酸氮 NO2-+0.5O2 NO3-+H2O+2H+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反应是由异养型兼性厌氧微生物完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将 NO3-或 NO2-还原为氮氧化物或N2。 微生物脱氮简单示意图 生物脱氮的典型工艺 生物脱氮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 15℃以下硝化反应速率下降,5℃时基本停止 溶解氧 硝化>2.0mg/L 反硝化<0.5mg/L pH值 硝化菌7.0~7.8 反硝化7.0~7.5 碳氮比 硝化过程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比例 泥龄 年轻→分解强 年长→凝聚强 有毒物质 生物除磷基本原理 在污水生物除磷工艺系统中,进入生化反应系统的总磷只有两条出路:或者被微生物吸附及结合入细胞随剩余污泥排除,或者随出水排出,生物除磷的方法在于提高剩余污泥含磷量和排放量,努力减少出流中的TP的浓度。 生物除磷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A2/O工艺 * 污水的脱氮、除磷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汇报:第四小组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 氨化作用(Nitrogen)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亚硝化菌 硝化菌 总硝化反应:NH4++2O2 NO3-+H2O+2H+ C10H19O3N+10NO3- 5N2+10CO2+3H2O+NH3+10OH- 微生物消耗自身进行内源反硝化 C5H7NO2+4NO3- 5CO2+NH3+2N2+4OH- 有机氮(蛋白质、尿素、氨基酸等) 细菌分解、水解 氨氮(NH3-N) 同化 有机氮(细菌细胞) 有机氮(细菌增长) 自溶和自身氧化 亚硝化 O2 亚硝态氮(NO2-N) 反硝化 氮气(N2) 硝态氮(NO3-N) 有机氮 反硝化 有机氮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出水 混合液回流 空气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A/O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 进水总磷 生化反应器 出水总磷 随剩余污泥排出 聚磷菌厌氧放磷、好氧吸磷示意图 厌氧环境 好氧环境 VFA-挥发性脂肪酸 PHA-生物聚合物 温度 低温时聚磷菌生长速率减慢 溶解氧 pH值 中性或弱碱性 碳源 泥龄 A2/O工艺流程图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