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的设计与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的设计与应用
沈丽 汤柳丽 贾静 覃玉丽(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54500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46-02
【摘要】 设计制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格,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分为四个层级,对需采取的护理措施采用执行后打钩签名的形式,规范护士行为,指导护士工作,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从而更好的促进疾病的康复,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结论 该方法简单,具有实效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诊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现行的医疗行为使得医疗护理工作的时间及内容不确定,因此,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能有效地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无法为病人制定具体可行的护理计划[1]。我科于2010年9月至今设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格,规范护士行为,指导护士工作,效果满意。
1 分层级护理表的设计
科室设计制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层级护理表格,内容包括:住院期间,分为术后第1天,术后第2-3天,出院指导。二级增加术后第4-7天,三级增加术后7-14天。主要护理工作包括常规护理、术肢护理、术后用药指导、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活动指导、出院康复指导。对需采取的护理措施采用执行后打钩签名的形式。
2 应用方法
2.1适用对象: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
2.2由介入医生、介入主管护师、病区护士长根据PCI术后病人的病变情况,结合介入治疗的方法、手段,将PCI术后的病人分为以下四个层级:第一级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第二级为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第三级为复杂病变、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支架患者;第四级为支架术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护理措施要求,责任护士根据护理工作内容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2.3我科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1977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分层级的护理。其中第一级1054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第二级891例,为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术后的患者;第三级27例,为复杂病变、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支架患者;第四级 5例,为支架术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3 效果与讨论
3.1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重要指标,也是患者就医选择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2],通过制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格,患者按照层级表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宣教指导,患者对疾病本身的知识能够很好的掌握,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无护理事故、差错以及投诉的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护士的工作指南,根据层级护理的措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细致、有效的护理,从而达到确保手术后护理安全的目的。使患者及家属安全、放心、满意,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3.2 通过设计制作并运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格,可以规范护士行为,护理观察与指导贯穿于患者术后第一天至患者出院全过程,使冠状动脉介入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避免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水平的差异而遗漏项目[3]。让患者能掌握疾病本???的知识,同时能循序渐进的配合医生护士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具有实效性,经过运用,取满意效果,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班博.实施临床路径 促进护理实践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7 (7):5-7.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张敏,蒋萍.创新思维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20(2):5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