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系统开发1.ppt

发布:2017-06-02约1.71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方式。 * 系统开发的任务与特点 系统开发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 ,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客户真正的需求原来是这样的 * 客户真正的需求原来是这样的 * 客户真正的需求原来是这样的 * 客户真正的需求原来是这样的 * 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1.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维护与评价阶段 * 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过程 * 系统规划阶段 决定组织是否存在问题,以及问题是否可以利用建设新系统或改造原有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需要一个新系统项目? * 系统分析阶段 分析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定义解决方案所达到的目标, 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回答以下问题: 原有系统如何运行? 原有系统的优势、劣势、困难及问题? 有哪些可行的方案?它们的费用和收益如何? 新系统或修改过的系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方案需要哪些用户的信息需求? * 系统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 通过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详细描述系统的解决方案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新系统需要怎样去实现? * 系统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 将设计结果转换成为软件程序代码 进行系统调试 系统初始化、系统培训、系统转换 * 系统维护与评价阶段 维护与评价阶段 不断维护系统保证正常运行 不断修改满足新的需要 评价系统运行效果 * 3.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 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 严格区分工作区间 设计方法结构化 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 开发周期长 繁琐,使用工具落后 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 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 *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适用对象 经常用于大中型复杂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适用于TPS、MIS等解决结构化问题的系统 不适于小型系统 不适用于面向决策的应用 * 二、原型法 原型法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对用户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原型(原始模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意见和评价对这个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为止。 *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开发初始原型 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改进意见 修正和改进原型 * 原型法的优点与缺陷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改进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的信息交流方式 用户满意程度高 应变能力强 * 原型法的主要缺点: 开发工具要求高 管理水平要求高 结果不确定——随原型构造评价过程而定 整体考虑较少 * 原型法的适用对象 适用于解决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适用于对用户界面要求高的系统 适用于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 不适用于拥有大量计算或控制功能的系统 不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的系统 * 三、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的技术把对象的属性(数据)和处理(方法)封装在一起,通过子类对父类的继承,使得软件便于维护和扩充,提高了软件的可复用性。 * 面向对象开发 概念 不再强调过程 将重点从业务过程和数据转换到联合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对象上 * 1、面向对象法的开发过程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OOA) 面向对象设计(OOD) 面向对象编程(OOP) * 标准建模语言UML的建模机制 UML的建模机制包括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类图(Class diagram)、对象图(Object diagram )、包(Package)、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和配置图(Deployment diagram)。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