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下)08-09学年第二学期末试卷(B).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电阻和变阻器
知识点一:电阻的理解
例1: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
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解析:导体受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的影响
知识点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例2: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实验器材除金属丝、干电池、开关、导线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有? ? ? ? ? ? 。
知识点四:滑动变阻器
例4:图2甲为一个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如图所示位置,PA=PB/3,又AB的电阻为60Ω ,则当使用A、B两接线柱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60___Ω ,使用A、C两接线柱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15___Ω ;使用B、D两接线柱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45____Ω ;使用C、D两接线柱连入电路的电阻为___0__Ω .若用此变阻器接在如乙图所示电路中的M、N两点间,组成一个调光电路,要使滑片P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灯泡变暗,则必须将_B___接线柱接入电路,在__CD___两接线柱中任选一接线柱接入就可达到目的.
欧姆定律
知识点一:运用欧姆定律对电路分析
例5: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50___Ω,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4V,则通过R2的电流是_____0.2_____A,R2两端的电压是___6_______V。
例6: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的总电阻是___12_______Ω,已知通过R1的电流是0.3A,则通过R2的电流是____0.2________A,电路的总电流是___0.5_________A。
例7:有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当它两端的电压为8伏时,通过的电流为_0.67_________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0__A,该导体的电阻是__12________Ω。
知识点二:关于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探究
例8: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用铅笔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测导线AB电阻时)。(2)用导线AB和用导线CD的实验记录分别如表和表:电压(V) 2 4 6 电流强度(A) 0.2 0.4 0.6 电压(V) 2 4 6 电流强度(A) 0.4 0.8 1.2 从以上实验数据中可以发现:同一导体中电流与 成正比;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导线AB和CD的电流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是不同的,且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该导体的电阻 。=10,=20,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
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通过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3V 0.15A
伏安法测电阻
知识点一:实验电路的连接及电表读数
例1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测量时所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从表上可读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2.5 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0.5A,这个导体的电阻是 5 。
例1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为10左右,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1A”字样。
(1)在下图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连接右侧的实物图。
(2)在闭合开关之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最 端。(填“左”或“右”)
(3)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4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 A,电阻为 .
(4) 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电流表处有开路 B.电压表与灯泡相连接的导线接触不良
C.导线接触不良 D.小灯泡L的灯丝断了
(5)在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4.5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随 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有体现,例如家里的白炽灯在刚开灯的瞬间,灯丝 (填 “容易”“或不容易”)烧断。
答案:、(1)
左 ; (3) 0.24 ; 10.4 ; (4)B (5)温度 ; 容易
知识点二:实验电路的判断
例13:该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他改进实验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间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图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