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册 7.1 燃烧与灭火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目标 1、认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掌握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P132-P134的内容,认识什么是爆炸,并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如:锅炉爆炸、车胎爆炸 化学爆炸 如:不纯可燃性气体爆炸 2、化学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不能扩散,致使气体体积瞬间膨胀而引起爆炸。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 ①可燃烧气体:H2、CO、CH4 ②可燃烧粉尘:面粉、煤粉、棉花粉、化纤粉等粉尘遇火星引起爆炸 爆炸 爆炸极限 下水管道爆炸频频发生 2004年5月16日,成都一小区内的地下管道突然爆炸,3个井盖被炸飞,将正在附近玩耍的一个小孩砸死。 2008年五日凌晨约五时左右,广东湛江赤坎区康宁路陈屋港村附近地下排水管道发生连环爆炸,十余个井口爆裂起火,陈屋港村和某公司多处房舍受损。事故还造成六男三女共九名市民受伤,其中三人大面积烧伤。 台湾高雄燃气爆炸 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发光) 平静燃烧 剧烈燃烧 无限空间 有限空间:爆炸 缓慢氧化 热量积蓄 达到着火点 自燃(发光) 爆炸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1. 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 B.燃烧都放出热量 C.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故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B 当堂检测 2.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 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C 3. 古代人在元宵节有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D.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B 4. 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水扑灭 D.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B 5. 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C 1、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C 爆炸灭火的原理:利用爆炸产生的气浪 ①吹走火焰上方的空气,使燃烧暂时缺氧 ②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③扬起的尘土覆盖住可燃物,隔绝空气 2、燃着的木条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 6.请回答下列有关燃烧的问题: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但当用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 (2)如图乙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 铜能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①浇水 ②加水 ③飞溅 (1)图①灭火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图②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水,还造成图③的后果,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使燃烧更猛烈; 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_________。 7.请回答下列问题: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油的密度比水小 水的沸点比油低,水沸腾后导致油滴飞溅,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盖上锅盖 8. 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