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发布:2018-05-15约3.48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三单元 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构成 得失电子 粒子 构成的物质 分子 水、绝大多数气体、蔗糖、酒精 原子 金属、固体非金属(碘除外)、稀有气体 离子 大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4、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5、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6、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 × × ⑴H2O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⑵Au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⑶NaCl是由_ 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水分子 金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2、分子的特点: (1)分子体积、质量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间隔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就越快 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分子的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化学性质 甲:两瓶气体颜色逐渐趋于一致 乙: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思考:甲中上下两瓶气体均匀混合后,瓶中分子的运动是否停止?怎么改变可以使气体混合更快? 乙中一共发生了多少变化?分别说明什么? 3、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物质的分子 分解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物质的分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和电性 二、原子的构成 2、原子中各种粒子的数量关系 3、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质子 中子 (+)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有一个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的核内有8个中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它们不相同的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 D核电荷数 A 三、元素 1、元素的定义 2、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 3、元素符号的意义 4、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 ② ③ 1932年,美国化学家H.C.尤里等发现了一种质子数与氢原子相同,但中子数比氢原子多一个新原子,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与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B.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C.是一种新元素 D.是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B 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的有 (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年前,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5)仅由l、6、7、8号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 C 28.00 A 116 NH4NO3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粒子结构示意图 2、离子的形成 3、物质的粒子性 根据粒子示意图(或提供信息)判断: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非金属元素,得、失电子数目、化合价,稳定性等。 高锰酸根离子 MnO4- ;锰酸根离子MnO42-; 氯酸根离子ClO3- ;氢氧根离子OH- ;硫酸根离子SO42- ; 碳酸根离子CO32-;硝酸根离子NO3-;铵根离子NH4+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结论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4 易失去电子 ≥4(氢为1) 易得到电子 易发生化学反应(活泼) 8(氦等于2 难于得失电子(为稳定结构) 难发生化学反应(不活泼)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一递增。 2、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氢除外)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