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doc

发布:2018-01-27约2.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赵文鹏 李渊 丁晓煜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核医学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目的:观察和研究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09年4月-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71例,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72例)和观察组(199例),分别采用常规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和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诊治,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电切综合征率(0%)以及临床总有效率(95.4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1.05%,80.81%),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诊治,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高、无电切综合征发生,因此,它是一种高效、理想、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关键词】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199-02   前列腺增生症,简称BPH,是泌尿外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性的男性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多、尿不尽、泌尿系感染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均造成极大的危害和影响[1],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抽选2009年4月—2015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371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他们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治疗,即:对照组172例,采用常规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观察组199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09年4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71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64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71.1plusmn;2.8)岁;病程时间大约在6个月~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7plusmn;1.3)年。参照自愿原则对371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72例,观察组患者199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即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开始手术,采用STORZF26电切镜(德国)进行前列腺体的常规气化切割,冲洗液为5%甘露醇溶液,并进行切面的修整和止血。   1.2.2观察组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对患者进行麻醉(方法同上)后,采用等离子电切仪(英国佳乐)于直视下将双极电切镜置入患者体内,观察病灶情况,并切除前列腺双侧5点及7点部位的外包膜、中叶、侧叶、前列腺尖部等,之后修整创面和尖部,最后进行止血、膀胱冲洗等,手术全程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1.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X?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分析   临床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1%(139/17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8%(190/19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但传统气化电切术的时间长、出血量多,虽然冲洗液已由5%葡萄糖溶液改为5%甘露醇溶液,冲洗液吸收导致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在大体积前列腺手术时因手术时间较长,TURS仍时有发生,再加上老年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恢复能力较弱,导致其术后预后效果不佳,容易出现感染、尿失禁、膀胱痉挛等并发症[2]。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是一种新型的双极切割手术,因冲洗液是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能够避免电切综合征(TU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