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探讨.doc

发布:2018-01-30约2.6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石首市人民医院 湖北 荆州 434400) 【摘要】 目的:探析前列腺增生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4.7plusmn;6.1)min,本组的75例患者中,2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继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同时,术前术后患者的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比较差异明显(Plt;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电切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201-02 前列腺增生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前列腺增大为临床主要特征,往往合并急性尿潴留,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增加患者的痛苦,也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一种疾病[1]。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出血量多、创伤大等缺点,再加上患者年龄大、耐受性不高,恢复慢,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因此,本文对经尿道电切术运用在前列腺增生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为(68.9plusmn;7.3)岁,其中10例合并糖尿病、30例合并高血压、50例合并尿潴留、10例合并尿道狭窄。入选标准:①QOL评分ge;4分,IPSS评分gt;10分,且手术指证明确;②老年男性,且出现了夜尿增多、排尿困难以及尿频等症状;③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gt;75cm3;④经B超和肛查联合检查,结果显示gt;Ⅲ度。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障碍或者意识不清者;②合并膀胱肿瘤、不稳定膀胱、膀胱结石以及神经源性膀胱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本组的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前,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取截石位,对患者进行腰麻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后,运用连续冲洗式电刀镜,调节好各项参数,电凝功率和输出功率分别为60~80W、150~160W,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灌注液,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好冲洗液高度,一般为60cm,连续灌注。同时,将通道打开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案,由于一些患者主要为两侧叶增生,先将两侧叶切除,再对尖部前列腺增生组织进行处理;由于一些患者主要为前列腺中叶增生,先将前列腺中叶切除至精阜部分,直到前列腺外科薄膜。切除前列腺后,彻底止血,运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且术后24~48h内,给予患者血压和心电监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RUV、Qmax以及IPSS评分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plusmn;s)来表示,运用t对组间术前术后的RUV、Qmax以及IPSS评分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的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平均时间为(94.7plusmn;6.1)min,术后继发出血2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 2.2 治疗效果 相比较治疗前而言,术后患者的RUN、Qmax以及IPSS评分改善明显,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时,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相比较传统电刀而言,经尿道电切术能够使切割电机的形态得到改变,使高频电流发生器的功率提高,不仅具有较高的切除率,还能获得清晰的术野,使前列腺的解剖部位、大小以及位置清晰显示出来,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3]。同时,经尿道电切镜具有较小的电切功率,不容易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精细,能够精确修整前列腺尖部,避免脱落大块腺体,并且具有操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