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蛙 1 第二课时教案 鄂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蛙 1 第二课时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识别蛙和蟾蜍。
2.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两栖动物在外形、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方面的共同特点。
3.能将两栖动物特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知道两栖动物的外形、生活方式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4.能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并能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两栖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方式和个体发育过程。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尊重事实,珍爱生命。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两栖动物类别及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二、教学准备
1.两栖动物在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塑料缸)、塑料袋、毛巾或卫生纸。
3.青蛙和蟾蜍活体。
4.各种其它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的图片或课件。
三、教学过程
1. 指导认识了解蟾蜍。
⑴教师出示图片指导看书或播放课件。
⑵学生观看后讨论回答“蟾蜍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蛙和蟾蜍有哪些共同之处?”
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要点作为主板书板书在黑板中央。
2.总结与交流。
⑴蛙和蟾蜍具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因此生物家将它们归为了同一类动物。那么它们与鸟类、鱼类等其它动物相比较,有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它动物不具有的特点呢?
⑵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其主要特征。总结出一条就在课本上规定地方画一面小红旗。
⑶小组汇报,集体交流订正。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讲评本课学习情况。
⑷学生将其共同特点填写在31页课文中间的空框中。
3.应用与实践。
⑴看书31页下图或由教师出示图片,播放课件,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两栖动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增加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辨别。
⑵课外在家长陪同下考察家乡农田、草地、森林、池塘、小溪中的两栖动物,研究其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生长发育过程等并作好考察记录。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蜡 1教案 首师大版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的活动,使学生不知道蜡在燃烧的过程中,不但发生了形态的变化,还发生了化学变化。2.在引领学生研究蜡的各种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3.在与同学一起动手制作蜡烛的过程中,具有踏实,愿意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不但发生了形态的变化,还发生了化学变化。教学难点:
教学生区分形态的变化及化学变化。教具准备:1.每个学生一份学具材料(一根蜡烛,一块没有蜡芯的蜡烛,一个蜡芯,一个金属圆盘)??
2.火柴
3.教师:酒精灯,试管夹、学具材料一份和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 提出问题1.? 教师出示蜡烛,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对蜡烛大家有哪些了解?估计:学生会答蜡烛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或是说出蜡烛在燃烧时的一些变化?对策:1)师补充蜡烛的组成或每部分由什么组成方面的知识。? ?? ?2)对于学生所说的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方面的知识,告诉学生亲自点燃一下,看回忆的是否正确。二、探究研讨(一)使学生知道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不但发生形态的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1.? 学生分组观察:观察蜡烛从点燃到融化的过程。? ?? ?? ?? ?? ???观察火焰的形态和颜色。2.? 汇报:谁来说说刚才我们回忆的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新发现?估计1:发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部分固体状态的蜡变成液体状态的蜡。对策:1现在你们实验桌上液体状态的蜡,由发生变化了吗?讲述:蜡可以由固体变成液体,液体状态的蜡,还可以变成固体状态的蜡。液体、固体是物质的?(提示学生回答:水有三种?从而引出“形态”一词,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领会这个词语的含义)我们还可以说蜡烛在燃烧过程中还发生形态的变化。估计2:发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部分固体状态的蜡变成液体状态的蜡,液体状态的蜡也变成了固体状态的蜡。对策2:直接过渡对策1的讲述环节。估计3:学生没有想到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对策3:在夜晚点燃蜡烛,为什么?在发光的同时,还发?讲述:发光、发热,这一变化我们可归结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估计4:没有发现还产生蜡气。对策4:闻一闻,教室里有什么气味?这气味从哪来?讲述:这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叫蜡气。(板书:蜡气)(二)使学生知道蜡气能燃烧。1.演示:不将点燃的火柴碰到烛芯上,点燃蜡烛。 2.学生实验:强调,不可将点燃的火柴接触蜡烛芯。3.汇报:估计:有的组不能点燃蜡烛?对策:学生帮忙分析原因,如果分析不对,教师再通过演示熄灭一段时间的蜡烛, 火柴接触蜡烛芯不能点燃蜡烛的实验使学生知道原因。讲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