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林中的树 1 第二课时教案 鄂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林中的树 1 第二课时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二、教学准备
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
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
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学过程
1.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
(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
①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②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③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
①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
②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
③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
(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
①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
②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
③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
④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
⑤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
(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
(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3.总结与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 林中的鸟 1教案 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更多生活在林中的鸟。
2.知道常见的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知道这些外形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是相适应的。
3.能仔细观察鸟的外形,并能分析外形与它的习性及生活环境的关系。
4.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有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5.能积极地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6.能意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有爱鸟护鸟的意识并能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准备
1.啄木鸟、鹰、鸽、燕等鸟的飞翔状态的图或视频资料。
2.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图或实物标本。
3.?鸟类在林中栖息、捕食的视频资料。
4.?鸟类与人类关系的视频资料。
三、教学建议
1.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1)提问:你认识哪些生活在树林里的鸟?向同学们介绍你认识的鸟。
(2)出示几种常见的鸟的图片,交流:这些鸟以什么为食?它们的羽毛、翅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喙、爪有什么特点?
2.观察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与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1)观察鸟的翅。
①观看不同的鸟飞翔的视频资料(或者挂图),提问:这些鸟是怎样飞行的?它们的飞行方式相同吗?你认为它们的飞行方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②观察描述鸟翅的特点,认识鸟翅的四种类型。
③小结:鸟翅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适于飞行的方式也不同。
(2)观察鸟的喙和爪。
①观察啄木鸟、麻雀、猫头鹰等鸟的标本:这几种鸟的喙和爪各有什么特点?(观察的时候给学生提供标本,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活的鸟,学生在观察中可以看,甚至触摸,总之,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②整理观察记录,小组交流。(虽然观察的重点是鸟的翅、喙、爪,但在交流中可以不局限于这三个方面,鼓励学生表达其他发现。)
(3)研讨:鸟的翅、喙、爪的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及习性的关系。
①观看鸟在树林里生活的视频资料(或教材上的插图),提问:鸟儿在林中怎样飞行?怎样歇息?怎样捕食?
②讨论:鸟的翅、喙和爪,对于它们在林中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③交流与小结。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鸟的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④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鸟的外形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相适应的例子?
3.爱鸟护鸟,从我做起。
(1)师生交流:喜欢鸟吗?为什么喜欢?
(2)播放鸟与环境和人类关系的资料片,提问: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讨论:为了鸟类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4)小结。
4.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以爱鸟护鸟为主题的小报,或者设计一幅爱鸟护鸟的宣传画。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