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记忆的发展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胎儿有记忆吗? 胎儿是有记忆的。 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狭义胎教:是指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胎教的意义 据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千余名儿童的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智力获得,50%在4岁以前,30%在4—8岁之间获得,另20%在8岁以后完成。4岁以前完成的50%就包括胎教在内。婴儿出生前形成的大脑旧皮质,是出生后形成的大脑新皮质的基础,只有在大脑旧皮质良好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大脑新皮质得到更好的发育,以达到超常的智商水平,发挥其非凡的才能。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胎儿不仅具有视觉、听觉、活动和记忆能力,而且能够感受母亲的情绪变化。在妊娠期间,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有规律地对胎儿的听觉和触觉实施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可促进胎儿大脑皮质得到良好的发育,不断开发潜在能力。使一个优秀人才所具备的丰富想象力、深刻洞察力、良好记忆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在胎儿期通过胎教得到潜在的培养。古今中外大量事实也表明,胎教对促进人类智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许多国家在胎教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并成立了胎儿大学或胎教指导中心,推广普及胎教知识,以培养更多的早慧儿童。 2、记忆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感觉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包括短时记忆) 注: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到最初的编码,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转到工作记忆就是提取。 (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4、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5、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形象记忆(6—12个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四、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 1、元记忆的发展是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 包括:(1)明确记忆任务;(2)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且选择记忆方法;(3)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 儿童最初的记忆是无意记忆,2-3岁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到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 2、2岁以后儿童能够开始形成记忆策略,7-8岁以后比较稳定。 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三)科学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回涨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在幼儿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要注意运用这一规律进行教育。 * 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如:知觉的恒常性与记忆有密切关系;3个月婴儿的注视中包含了记忆活动。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系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儿童最初的想象和记忆不容易分开。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