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ppt

发布:2017-05-24约8.87千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Outline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内隐记忆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e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环节 识记——记忆的开始环节。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保持——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再现——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对解决复杂问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无不凝结着记忆的痕迹。 没有记忆和学习,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文明。 三、记忆的种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Tulving,1972)根据记忆内容对时空关系的依存性,将长时记忆分为上述两类。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2.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三)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上述三种。 1.感觉记忆 (sensory memory):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2.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书中讲不超过2分钟,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3.长时记忆(LTM):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贮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乃至一生的记忆。 (四)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0)将长时记忆的内容分为上述两种。 1.陈述性记忆 (declarative memory):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一次获得。 提取时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2.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 提取时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五)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 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可将记忆分为上述四种。 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 四、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也叫表象(image)。是指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二)表象的特征 1.表象的直观性 儿童中可能发生一种 “遗觉象”(eidetic image)。 2.表象的概括性 根据表象对象的性质,有一般表象和特殊表象之分。 但是,表象的概括性和语词的概括性却是不同的:表象是形象的概括,而语词是抽象的概括。 3.表象的可操作性 (三)表象的作用 1.表象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2.表象性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据研究推测,人脑中形象信息与语言信息的比例约为1 000:1。 3.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假说 基本观点: 根据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记忆被认为是在大脑皮质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形成)、巩固和恢复(再活动)。 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形成),就是识记。 暂时神经联系一经形成便会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因受到强化而得到巩固,因不再强化而消退。这就是保持和遗忘。 回忆和再认则被认为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在一定条件下的重新活动。 评价: 目前关于暂时神经联系接通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探讨。 有一种假说把暂时神经联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