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题李凝幽居教案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

发布:2025-04-02约1.4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题李凝幽居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①了解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情感有什么内在联系。

②驾驭诗歌鉴赏之意境题型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与探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之情。

【教学重点】

①通过作者所写之景,体会作者憧憬隐居生活的情怀。

②驾驭诗歌鉴赏之意境题型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

通过作者所写之景,体会作者憧憬隐居生活的情怀。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诗歌绚烂的国度。诗人们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或潇洒或沉郁,或粗犷或婉约。不仅如此,就连作诗的速度都有所差异:有的人七步成诗,他叫曹植;有的人指物立就,他叫方仲永;也有人作诗是慢工出细活,那么你知道最慢的诗写了多久么?猜猜看吧!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叫贾岛。

作者简介。

解题及写作背景

1、思索: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题:题写

李凝:贾岛的挚友。诗人探望友人李凝,恰巧李凝外出,于是贾岛在友人的居室门前题写了此诗。(写作背景)

“幽居”是清幽的居所。这个清幽的居所究竟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诗歌,仔细体会。

整体感知

反复吟咏诗歌,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读出情感

读懂诗意

合作探究

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景物】诗中的描绘了草径、荒园、宿鸟、池树、月、过桥、野色、移石、云根等

【特征】清幽恬淡、幽美迷人

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颔联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描画面+概括画面特征+手法效果/情感)

明确:(1)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俱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绘声绘色的月夜图画!(2)营造了恬淡幽静的氛围特点(3)以动衬静,响中寓静,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情感。

提炼总结: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分析意境通用的答题思路:

①描绘诗歌呈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建,语言力求美丽。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安静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留意要能精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实力迁移: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1)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板书:题李凝幽居

草径、荒园——幽僻

宿鸟、池树——幽静——幽情

野色、云根——幽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