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问刘十九教案4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doc
PAGE
2-
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
?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白居易“明白如话”的特点
读懂诗歌,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
相识中国文化中的酒文化,相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育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寒冷的天气里,你最想做什么?
解题:刘十九是谁?问刘十九什么事?
明确:1、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的密友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刘禹铜是洛阳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
学生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白居易问刘十九什么?
明确:
“能饮一杯无?”——向挚友发出邀请。
内容探究
1、这是一封邀请函,邀请刘十九共饮。那诗人为什么不干脆写“能饮一杯无?”诗人是怎么写这封邀请函的?
邀请你,肯定要来。就像汪伦邀请李白:先生好游乎?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白居易提出了什么吸引对方的理由?
明确: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是如此吸引人!酒是新酿的酒,炉火又正烧得通红。这新酒红火,大约已经摆在席上了,泥炉既小巧又朴实,嫣红的火,映着浮动泡沫的绿酒,是那样地迷人,那样地叫人口馋,正宜于跟一二挚友小饮一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情是如此真诚!暮雪就要飘洒下来,森森的寒意阵阵袭来,自然引起酒的渴望。而且天色已晚,有闲可乘,除了围炉对酒,还有什么更适合于消度这欲雪的黄昏呢?温馨舒适的环境和真诚亲切的问候或许比美酒更让老挚友沉醉欣喜,充溢人情味,使人如沐春风。
文化链接
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社会,酒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第一个酿美酒的人是帝女精卫,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起先酿制美酒。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过大小节令、婚庆喜事要饮酒,挚友相聚要饮酒,读书人吟诗作词要饮酒。人们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情,无酒不成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诚”。因此,中国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酒,而白居易家酿的酒更是醇厚浓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在读书人的圈子里特别出名。
品尝诗情
诗情醇于酒。诗写得很有诱惑力。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情,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肯定会立即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挚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或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暖和、光明……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炼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
诗歌特色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尝,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室外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却暖和宜人,生活在一刹那时泛出令人沉醉的温馨,引人浮想联翩。
后人这样评价这首诗
《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
《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作业
设置情景,用诗歌的语言给挚友写一封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