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52例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52例分析
王冰冰(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河池 547000)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77-0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肌瘤中的意义。方法 对152例患者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作出诊断,将其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140例,基本符合7例,误诊5例,诊断符合率96.71%。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清晰,并能提供丰富低血流信息,不受位置影响,对浆膜面、肌壁间中小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诊断准确,敏感性高,对黏膜病变的定性、鉴别是否肌层浸润,有助于临床及手术范围确定,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超声 诊断及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30~50岁妇女[1]。绝大多数肌瘤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点,较容易识别,但有些子宫肌瘤表现较复杂,特别是在子宫肌瘤变性合并盆腔脏器其他疾患时,声像图差异较大,需仔细鉴别,为治疗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现将我科近年来经阴道B超诊断并手术有病理结果的152例病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2~65岁,于2008~2009年底在我院手术,入院手术前经阴道彩色B超检查,使用仪器为GE LOG IQ5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8MHz。经阴道多切面检查子宫盆腔,记录肿块大小、位置、内部血流分布情况。
2 结果
2.1临床症状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有绝经后出血下腹有胀感等,年龄45岁以上女性为多。
2.2肿瘤的部位及大小 肿瘤的大小不一,最大约85mmtimes;65mm,最小约5mmtimes;5mm,肌壁间肌瘤最多见,达71例,浆膜下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9例,多发性肌瘤24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12例,合并阔韧带肌瘤1例。
2.3声像图特征 肌瘤多呈类圆型或椭圆形,内部多为低回声,少数可见稍强回声或等回声,子宫肌瘤较大时内部可呈螺旋样回声,后伴多层衰减声影,边界清,周边有声晕;有钙化强回声及声影出现肌瘤水肿变性者,局部呈数个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
2.4 彩色多普勒 子宫肌瘤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束,其内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子宫肌瘤肌壁血流正常,但频谱形态与子宫动脉略有不同,舒张期成分较丰富,舒张期切迹消失大多界限清楚,子宫肌瘤水肿变性时,频谱特征是周边及内部记录到稀疏点状血流,周边较内部丰富。
2.5 B超与手术对照,肌瘤大小及位置基本一致,宫颈平滑肌瘤术前多在多发性肌瘤中。
2.6 B超与病理对照,B超提示不符合5例,术前B超诊断子宫肌瘤与病理结果是子宫内膜异位1例,内子宫内膜息肉2例,B超诊断子宫多发性肌瘤而病理结果为子宫肌瘤变性1例,另外与病理对照,子宫肌瘤合并术前B超未诊断出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1例。
3 讨论
阴道超声因其探头频率高,直接触及盆腔脏器,避开了肠道气体的干扰及腹壁脂肪层的衰减,所以被探查脏器及病变的内部结构得以清晰显示[2]。对于子宫明显增大、外形不规则、肌层有明显结节样回声者,经腹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子宫小肌瘤,特别是小于2 cm且与子宫等回声的肌瘤经腹探查难以发现或明确,而经阴道超声探查有助于这些肌瘤的检出。本组152例与手术病理对照,完全符合140例,基本符合7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96.71%,不符合率为3.2%。分析原因:腺肌症、息肉、内膜异位等不同病变的声像特征往往不典型,忽视对肿块内部回声结构及周围邻近器官方面的仔细检查是误诊、漏诊的原因之一,或是仅从常见病、多发病方面考虑,忽视病变的超声特征而导致漏诊。故应密切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声像图不典型患者应多方位检查,尽量充分显示具有鉴别的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信号均有一定特征,可提高子宫肌瘤水肿变性诊断。
经阴道超声检查较经腹部清晰,并能提供丰富低血流信息,不受位置影响,对浆膜面、肌壁间中小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诊断准确,敏感性高,对黏膜病变的定性、鉴别是否肌层浸润,有助于临床及手术范围确定,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帮助。
参 考 文 献
[1]林巧稚. 妇科肿瘤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7-328.
[2]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7.
显示全部